cover of episode 8 晋文公登场

8 晋文公登场

2020/2/20
logo of podcast 极简中国史 | 中国历史 不过如此

极简中国史 | 中国历史 不过如此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晋文公登场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各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争当霸主。然而,很多诸侯国都是昙花一现。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真正称霸的是晋国的晋文公重耳。 重耳的父亲是晋献公,晋献公有一个宠妃叫骊姬。骊姬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以后继承君位。于是,用计陷害已立的太子申生,让申生将下了毒的酒肉献给晋献公。晋献公误以为太子要谋害自己,把申生给绞死了。死了一个还不够,骊姬觉得申生的弟弟重耳和夷吾仍具威胁,又陷害这哥俩儿。晋献公再次上当,派兵攻打蒲城,讨伐重耳。重耳被迫逃亡。这就是《左传》里记载的晋国“骊姬之乱”。 重耳逃亡到楚国,见到楚成王。楚成王盛宴款待重耳时,问重耳将来如果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他?重耳回答:楚国各种物资都有,不需要晋国的,若我得回晋国,一旦晋、楚交战,在中原相遇,“其避君三舍”,如果还得不到君王的宽大,就跟君王较量一下。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公元前636年,重耳归国,掌握了军权,成为晋国的新一代君王,史称晋文公。 晋文公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安内,进行国家内政改革。第二件:联外,争取盟国。短短两年,内乱十余年之久的晋国百废俱兴。 这期间的数年内,楚国一直在发动战争,先后控制了鲁、郑、陈、蔡、许、曹、卫、宋等中小国家。 宋国被楚国打败后,见晋国日渐强盛,就转而投靠晋国。这个举动,对晋文公是莫大的鼓舞,对楚成王是莫大的打击。楚成王暴跳如雷,他想,如果不打击宋国,其他中小诸侯国难免不会效仿宋国,自己还能算中原霸主吗? 于是,楚国举兵攻打宋国。 晋国元帅向晋文公建议,让宋国去贿赂齐、秦两国,赠送财礼,利用他们去劝楚撤兵;同时把曹、卫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宋国,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楚国见曹、卫的土地被宋国占去,必不听齐、秦的劝解。齐、秦接受了宋国的贿赂,必然抱怨楚国不听劝解,甚至可能因此出兵。 果然,楚国态度强硬,毫不让步。齐、秦两国终于答应晋国,联合出兵参战。 这下楚成王傻眼了,中原形势瞬间变化,晋、齐、秦三国联合,对楚国极为不利。于是,楚成王决定撤兵,命楚大夫申公叔撤离齐国的谷邑,让前线统帅令尹子玉从宋国撤军,不要与晋国征战。 子玉是个狂妄自大的人,他坚持向楚成王请战。理由是,楚国与晋国已成水火之势,如果撤兵,晋国必然威望大增,中原诸国将会效仿宋国,叛楚归晋。那么,楚之霸业将成泡影。 楚成王只拨给子玉很少一部分军马。回国后,发现秦军并未东出武关攻楚后方,楚国安然无恙。子玉又要求增加兵力。楚成王派出六卒的兵力(共1000人左右)增援子玉。 楚军步步逼近。晋文公突然下了一道命令,令全军后退90里。这个撤退命令,让人猝不及防,令晋军将士难以接受。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君害怕楚国的一个臣子,简直是奇耻大辱。狐偃出面解释,说起当年晋文公与楚成王“退避三舍”的约定,国君是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信于天下。 实际上,“退避三舍”是一个陷阱。楚军主帅子玉却认为这是消灭晋军的极好时机。他下令部队加紧追赶,一直追到城濮(今山东濮县南)。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两军在城濮决战。 最终,晋文公大败楚军,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 档案No.8 城濮之战:晋方,晋、宋、齐、秦四国联军驻扎城濮;楚方,楚、陈、蔡、郑、许五国军队依靠仙阻之地而扎营。 论兵力,晋方联军远不如楚方联军。投入决战的晋军共3万余人,战车700乘。春秋时期,每乘战车隶属步兵为72人,加上3名车兵共为75人。再加上齐、秦、宋国的军队不过5万余人。楚军方面,连同随征的陈、蔡、郑、许五国军队,约为11万人。尽管楚联军兵力大大高于晋联军,可楚联军长期围攻宋国,已是疲惫之师。 最终,楚方联军败给了晋方联军。战后盘点,晋国共俘获楚国战车100乘,步兵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