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变 戊戌变法的失败,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此后,大批外国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以传教为幌子进行间谍活动,并且经常欺诈中国百姓。在1898年前后,齐河、长清一带屡遭水患,百姓苦不堪言,而美籍传教士韩维廉、包复祺等人乘机窜入辛店屯、大刘庄等地建立教堂、发展教民。这些传教士、教徒在当地乡里是横行霸道,致使乡民忍无可忍,于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开展起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组织。这些组织开设神坛,练习武术,而且宣称画符念咒之后,就会把神灵请到自己身上,进而使自己刀枪不入。 公元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和直隶威县、广平等地义和拳组织联合行动,推举直隶威县的赵三多为“大师兄”,从此,正式拉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在山东,义和拳首领朱红灯设立了总坛、分坛、联络信号及拳规。分坛一般以村为单位,拳厂大都安在各村的家庙内,坛口设香囊、置符咒、谶语、神像、刀械等。平时,拳民都要腰束红带,头裹红帕,作战时有专人背负神像,其余拳民“各持刀械,向东南叩头,请神跳舞”。朱红灯规定:一、团众集合要自带口粮,不准私拿老百姓之物;二、所到之处,只对教徒施以恐吓,收其不义之财,但不准妄开杀戒;三、要保护拳民及平民百姓的利益。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小贩和运输工人等。1899年9月,山东平原县地主倚仗教会势力,乘连年灾荒,抬高粮价,致使当地民众奋起抗争,并与教会发生冲突,随后,地方官府派军队镇压民众。10月11日,为营救被捕民众,山东义和拳在首领朱红灯的率领下,大败清军。平原县令四处求救,调清军前来镇压。10月18日,山东义和拳1500多人与清军激战于平原县与恩县交界的森罗殿,最终,获得平原大捷。 平原大捷以后,清政府既想镇压义和拳的叛乱,可又怕激起百姓更大的反抗。正好此时慈禧太后命令全国各省自办团练,目的是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保持社会的稳定。于是,当地政府就贴出告示,宣布义和拳为民间团练。从此,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义和团的总坛首领称老师或老祖师,各坛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大师兄平时掌管坛内各种事务,战时负责领队和指挥作战。 自从义和团成为清政府承认的公开组织后,就更加地活跃,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个口号同一时期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斗争中相继出现,“灭洋”成为共同呼声,由此可见,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冲突有多么地尖锐。 1900年夏天,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他们四处张贴文告,揭露外国侵略者的罪恶,号召中国人民起来反抗。北京和天津一时被义和团所控制。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一带被义和团的支持者包围,致使很多教徒和传教士被杀。义和团猛烈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北京传教士公然组织教民对抗义和团,东交民巷各国使馆的卫兵也不断枪杀义和团成员。 此时,清廷一面派人到使馆外督战,要求义和团听从领导;一面又派人到使馆里去慰问,送水和食物给使馆内的侵略者。并发电报给各国政府,说中国政府绝对不会与外国交战。然而,话虽这么说,义和团仍然还是对大使馆发动猛烈进攻。这使得大使馆的成员十分惶恐,并开始向他们的本国政府求援。而帝国主义列强早就对中国虎视眈眈,正好借机联合起来,利用这一机会出兵,于是,就引发了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由于这次事件发生在公元1900年,也就是中国农历庚子年,因此也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 档案No.89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和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惩办"首祸诸臣"。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