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匠在2012年通过《中国国家地理》的浙东唐诗之路专辑意识到许多诗词与家乡有关,这让他开始关注绍兴的文化遗产。他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记录了许多古桥、古村和古河道,感受到这些古代遗迹的震撼,并对他的设计产生了影响。
心匠提到柯桥冢斜古村的山中小庙,庙宇嵌在山岩中,给人一种惊鸿一瞥的感觉。此外,他还提到阳山石佛寺,寺庙嵌在开采后的石壁之间,利用地形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
丰惠古城位于盆地环境中,四面环山,城池结构遵循风水体系,有五座城门。水系网络包括两条主要溪流——薰水河和玉带溪,注入城内后形成四围八曲的水网,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独特的水系结构。
丰惠古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同质化严重,缺乏与其他古镇的差异性。虽然古城内有保存完好的水系,但公共建筑如城隍庙、县衙等已被破坏,资源不如其他古镇丰富,开发难度较大。
心匠认为丰惠古城应利用其独特的水系资源,提升水文化的体验性,同时挖掘名人文化和工业遗产,吸引上虞本地人寻根。此外,可以通过植入年轻业态和多样化产品,吸引小众人群,逐步复兴古城。
绍兴的水上庙会主要在夏季举行,如樊江庙会和武圣堂庙会。樊江庙会持续三天,有龙舟活动和集市;武圣堂庙会则有20多个村子参与,龙舟队伍浩浩荡荡,沿水路巡游,伴有戏剧和社戏活动。
心匠认为庙会是古代版的大地艺术节,通过仪式和活动带动商业和社区联动,展示地方民俗、文化和物产。庙会不仅是文化展示的平台,也是社区凝聚力和地方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五一假期,我去到了绍兴上虞,一是应约来上虞曾经的县治所在地丰惠参观由理想城镇团队策划的在地展览“共生”。二来是和神交已久的网友心匠见面,由他带领漫游浙东运河和曹娥江沿线的城镇。 绍兴的大部分村落和城镇都因水而兴,也随之诞生了诸多与水有关的基建、建筑和在地活动,比如古桥、纤道、水利设施等等。到了盛夏时节,不少村子还保留着水上庙会的传统。 2016年,心匠重回故乡后,花了大量时间踏查和研究绍兴各处的建筑、空间和民俗,也积极在网上传播越地风物。这期节目中,不仅关于丰惠共生展览和曾经的丰惠记忆,我们也讨论了丰惠如何能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古镇水乡中突围。以水为媒,借势山水,把大地作为剧场是绍兴之所以成为绍兴的关键,那么本就占据了山川形胜的丰惠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逐步复兴?值得我们观察。 嘉宾 黎健波,笔名心匠,浙江绍兴上虞区丰惠人,1987年生,南京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毕业,理想城镇首席研究员。2016年回到绍兴以后,长期致力于地方城镇、村落、建筑空间的业余调查、研究和书写,曾经参与编写《风物鉴湖》、《风物志.临海》、《绍兴名人名屋》、《丰惠古桥》等书。2022年起,在理想城镇的影响之下,开始以更为当代的方式致力于地方历史地理的研究,试图寻找到一条让地方性的历史通往未来的路径和方法。 时间线 01:01 嘉宾的个人经历和研究兴趣简介 05:31 从《中国国家地理》浙东唐诗之路专辑意识到那么多诗词和家乡有关 07:27 开门见山的震撼:柯桥冢斜古村的山中小庙 13:49 上虞千年变迁史 20:44 丰惠共生展览介绍 30:50 丰惠古县城的城池结构和水系网络 35:36 丰惠如何从同质化严重的古镇水乡文旅产品中突围? 46:29 白马春晖:民国乡村振兴的一个范例 48:13 上虞其他值得一看的点:因曹娥江而兴的通明村、曹娥庙等 51:31 绍兴特有的水上庙会传统 主持/制作:王越洲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