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桃園市長鄭文燦,遭檢調調查有收賄之嫌,聲請羈押,但兩次都未能成功,此事成為本周政治新聞最大條,政壇繪聲繪影,形容這是賴清德登基後,展開肅清政敵之舉,也有人說,民進黨派系之爭,新系南流欲剿殺由新系北流「叛逃」至英系的鄭文燦。
曾有人說,台灣檢調辦案,特別是碰到「政治人物」,大多時候會揣摩上意,怕辦了給層峰沒面子,不辦又沒有業績;時代力量發言人廖子齊認為,人難免有立場,但是國民黨不能用這個來指涉司法是偏藍或偏綠,她指出,鄭案很明確的就是檢調並無辦藍不辦綠,也彰顯司法獨立的一面。
廖子齊批評,國民黨在鄭案上,把他們的「黨國概念」套進來後,又做了一些假設,讓事情變得奇怪,而且不合理;他們一直認為,誰當總統,就能把手伸進司法,所以當鄭文燦疑涉收賄貪汙案件曝光,並遭聲請羈押,是賴清德為了黨內鬥爭而進行的司法操縱,要做這樣的指控前,要有明確的證據,否則就是帶風向。
廖子齊表示,國民黨在林姿妙或高虹安案會說司法不公,又說是政治鬥爭,這都是做立場假設,如果抽離這些陰謀論,鄭文燦案反而應該肯定檢調,也就是說,不管是在辦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都以符合法律程序做取證。
廖子齊說,台灣司法體系有法官、檢察官,以及被告律師,這個鐵三角制度,各自有各自的角色,法官就檢察官提出來的證據,做事實認定,當然也不排除有自由心證的範疇;律師就是為被告爭取權益,這三方都有一定的法律,規範與拘束其權利及行為;當然被告大多會喊冤,而檢調也會說的比較滿,關鍵就在各自如何呈現真實證據給法官定奪。
同樣身為民意代表,廖子齊自承不會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鄭文燦案,「因為我覺得如果一旦有這樣的假設,其實是很危險的想法;我覺得至少現在的司法制度,多少可以預防類似事件不讓司法體系成為政治鬥爭工具,否則就如戒嚴時期,蔣中正甚至是可以自己一批,直接變死刑,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我還是相信,在台灣司法體制下,這件事情不會真的成為一個政治鬥爭的工具,它終究會在司法系統中,還原事實的真相,反而對我來說,這是好事,因為執政黨辦了一個黨內很重要的要角,大家要鼓勵民進黨持續辦類似政治人物貪瀆的案子,如此表司法未來在任何一個案件中,都是保持這樣的態度…」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