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非常大的一個特色,修行並非只是你一直坐在佛堂,只管打坐或者是個人的修行。你必須要把你練習到平靜。譬如說我在跟你互動的時候,當你的意見跟我不同,我會用練習得來的安定力量,去好好跟你說明我的立場,而不是用以前的習氣大小聲要求對方要接受。」在最新一集的《艾瑞克引新聞》節目中,演相法師深入分享了當年在僧團日常的生活點滴,展示出佛法如何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而是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同於一般人對出家生活的刻板印象,僧人的修行生活在靜與動之間切換,強調在生活中鍛鍊心性、在互動中磨練自我,進而培養正信正念,演相法師帶給大家的不只是了解僧人生活,更傳遞了一種內在的溫暖力量。
「在正式出家前,必須先在山上住上一年,這段期間它必須有一個審核過程。第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需要隨眾,隨著大眾的作息。」演相法師表示,在山上的修行,從清晨四點十分的起床開始,描述僧人們在一天中的各種修行方式,包括早坐、早課、出坡、晚課和晚坐,每個環節都細緻而有意義。「佛法不是逃避,而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習得平靜與力量。」演相法師說明,僧團的作息不僅是對僧人內在的調養,更多時候也是尋求平靜途徑。
演相法師特別提到僧人們每日「出坡」的活動。這是一項源於漢傳佛教的傳統,僧人們會參與寺院的日常工作,如清掃庭院、種植菜蔬等。演相法師解釋:「出坡不只是勞動,而是在勞動中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耐心與慈悲。」
「每年會有一個輪調,安排你領一個職事、一個工作;你的工作在哪裡,哪個時間點就必須出現在辦公室,概念像是上班族。」對於一般人而言,出坡也可以理解為在工作、家務或日常任務中帶著覺知,將專注和平靜帶入其中。無論是簡單的家務,還是工作中的挑戰,我們都可以選擇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把它們當作修行的一部分,讓這些瑣碎事成為心靈成長的養分。
「結束白天的作息,有一個晚坐的時間,可以選擇打坐、拜佛或選擇做自己的定課。這個時間點,可以把它看成是讓心整個沉靜下來的時間。因為一整天有很長的時間點,會跟外界的人接觸,有時候人在處理事情難免會有一些情緒上的反應,所以利用晚坐時間,讓自己去反省,如何更平靜地去處理事情,讓它更圓滿。」演相法師在節目中分享著。
出家前的山上修行生活也不僅是個人內在的探索,還包括了彼此之間的共住生活。演相法師提到,僧團成員在修行的一年觀察期內,需遵守每日作息,並與其他僧人共同生活,這需要修行者在交流互動中鍛鍊心性,讓佛法智慧落實於日常。演項法師認為:「修行不只是在靜中打坐,也在動中修煉;我們彼此之間會有差異,但透過這樣的共住生活,我們能以平和的心態去包容與理解。」
演相法師同時也分享了「還俗」過程。出家並非每個人都能堅持到底,而是每個人根據自己內心的選擇而進行的一段修行旅程。還俗的程序看似簡單,卻要求內心的自省。演相法師認為,每一個決定都是佛法智慧在現實中的應用,佛法的修行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心靈的平靜與覺知…
喜歡「艾瑞克引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ERICINNEWS999) SoundOn:https://pse.is/5ekldf)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艾瑞克in新聞/id17186999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ric29603456)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ricinnews?hl=zh-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ricinnew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