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明乩身,並不是為了個人炫耀、展現神通。人有神通力,如果有一天神明看不慣了人的做法,這位乩身就會變成是假乩身。那當事人的價值觀就會變了、成就感會不見,甚至心生歹念。」乩身文化在台灣源遠流長,隨著民間信仰的興盛,由神明選擇代言人的現象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文化。乩身,簡單來說,就是神明降臨在人身上,通過乩身這個「媒介」與信徒進行溝通,解決生活中的疑惑或困難。靈學老師陳惠君在最新一集《艾瑞克引新聞》節目中提到,乩身的存在並非表演性質,而是一種「助人」的使命,強調神靈下凡的目的,是傳遞正念,解民間疾苦。
「乩身不是炫耀的工具,而是傳遞正念的橋樑。」靈學老師陳惠君表示,許多人誤解乩身文化,認為這只是一場「表演」,卻忽略了乩身在宮廟辦事、為神明開路及協助信徒排憂解難的重要角色。」
台灣的民間信仰中,三太子與濟公乩身尤為常見。這些乩身不僅代表著神明的存在,也反映了不同宮廟的信仰需求與文化特色。三太子被視為宮廟的「開路先鋒」,通常會在廟會活動中帶路,象徵著驅邪避凶的力量。而濟公乩身,則因其獨特的形象與鮮明的個性,深受信眾喜愛。
雖然乩身文化有著傳統的文化價值與宗教意涵,但現今社會中,也不乏假乩身的現象。靈學老師陳惠君語重心長地提醒:「當神靈選擇乩身,目的是要傳達正向的善念,但若乩身利用神靈之名行欺騙之事,那麼神明遲早會離開、也會失去信眾的信任,當事人恐怕也得承擔後果。」
乩身的真假往往難以一眼辨識,但其中的關鍵,在於乩身所做之事是否真正造福社會。「真正的乩身必須持正念、存善心,並且承擔起為民服務的責任。」靈學老師陳惠君指出,正統宮廟的乩身,除了協助信徒解惑,還會提供心靈上的撫慰,幫助他們重建信心,走出困境。
靈學老師陳惠君節目中也分享了,一段自己曾經處理過的真實案例。一個大家族,因為家產分配問題,產生諸多紛爭。「供奉在家的土地公,突然上了他們其中一名家人小孩身上,以老成的語調說著:我每天都坐在你們家,看著你們每一個,當時全部的人都啞口無言。接著土地公指示每個人應該怎麼做,說完之後就退駕,而那位孩子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神明選擇代言人,其實人與神之間的無形的契約。」靈學老師陳惠君解釋,乩身必須保持身心清淨,才能接收到神明的指示,並正確傳遞給信眾。「上天派遣的神明,通常會根據乩身的德行與修為,決定其能量的持續時間,並會視任務決定服務期限…」
喜歡「艾瑞克引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