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率團訪中,帶回不少「戰利品」,中國釋出利多,有開放旅遊、購買農產品、贈送「組合屋」等;蔡政府回應不多,民進黨中央批評傅崐萁已成兩岸最大買辦,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為其貼上「小丑團」封號,國民黨則以「酸葡萄」譏諷綠營。
傅崐萁形容此行是「和平破冰」,但他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何來破冰之有?國共兩黨始終沒有冰封,過去8年藍營人士訪中絡繹不絕,和平並未誕生,如果說,傅崐萁的「中國行」,能讓中國願意後撤對台飛彈50公里乃至百公里,或是共機從此不再繞台,甚至中國放棄武力犯台,那才是兩岸關係的一大步。
政客吹噓自己的汗馬功勞,一直不遺餘力,傅崐萁見到「政協主席」王滬寧,被認為達到一定規格,未來藍營「進京朝覲」,會以此為標準衡量。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前副主席郝龍斌,被點名後續訪中;然而,朱立倫不能以黨魁之姿見到習近平,只能放棄,這是中共對國民黨的考題。
朱立倫先後擔任黨主席3年半,尚未能登陸,江啟臣、吳敦義等曾任黨主席者亦然;這3位,受政治DNA作祟,朱立倫、江啟臣被認為是「親美派」,吳敦義是「本土派」,與中國要的「親中派」有相當差距,換句話說,若要登陸訪問,獲取政治利益,必須是道地的「統派」。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有朱系、侯系、韓系、柱系、馬系、郝系,還有本土派與各地方小派系,未來還有可能形成的是台中市長盧秀燕的「盧系」、台北市長蔣萬安的「蔣系」,但可以確定的是,以傅崐萁為首、部分藍委構成的「傅系」,已經崛起,問題是,傅崐萁並非「根正苗紅」,中共的扶植用意為何?
其實,深入盤點國民黨派系,檯面上較大支的朱系、侯系,以及本土派,相對不親中;馬系、郝系、柱系逐漸凋零,黨內發言份量大幅萎縮;立法院長韓國瑜則不刻意經營韓系,他被罷免高雄市長後,與中國的關係不若先前緊密,也就是說,現在的國民黨內,沒有向中國「一邊倒」的主流派系,傅系能不能成氣候,值得觀察。
有人說,傅崐萁繼「花蓮王」之後,要仰攻「台灣王」,這是言之過早,他有沒有能力挑戰國民黨主席,是他正在努力的方向,北京也抬高其身價測試市場,如果他條件未及,是否能成為左右黨主席人選的關鍵,是中方觀察的重點;然而,其他16名藍委,要加入「傅系」的恐怕為數不多,這是傅崐萁的困境與挑戰…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