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樂山」,陳惠君5年前在一次機緣下,跟著認養山頭的志工前輩去巡山,那座山叫「羊頭山」,登頂後的景色滿滿的雲海,讓她難忘,從此就愛上了登山。這也是陳惠君的第一次百岳行,5年來,她已經登頂67座百岳、小百岳近20座,堪稱百岳好手。
爬山不難,但最重要的是「安全」,但所謂的「安全」,卻有很多學問,一是具備一定的體能,二是不讓自己迷路,三是裝備充足,四是精神狀態佳,五是登大山盡可能不要獨攀,但也要找志同道合,或是信譽好的協作,以上這些,都是陳惠君給登山新手的良心建議。
一般而言,山有所謂的「郊山」、「小百岳」等,是在地居民平常運動的地方,很多人爬得很習慣,輕裝就能上陣,不過,陳惠君建議,除了帶水,她仍習慣把醫藥箱準備在登山包,以防不慎跌倒受傷,可以即時醫護,醫藥箱中,有棉布、碘酒、ok蹦等。
此外,陳惠君還會準備「薄外套」、「備用衣」,流汗後衣服濕透可以替換,再者,還有帽子、手套,有時候還會放一條繩索,除了需要攀爬時幫助使用,遇到緊急狀況也可以應急。陳惠君提醒,登山包裡還要準備大、小塑膠袋,除了把自己吃過的垃圾帶下山,大塑膠袋還可以做禦寒用。
陳惠君回憶起登「南一段」(庫哈諾辛山、關山、海諾南山、小關山、卑南主山5座百岳,以及雲水山、馬西巴秀山等2座3000公尺級名山),其中一位協作出了狀況,導致團隊進退兩難,特別是還下雨,大家衣服多少濕透,有團員失溫,她拿出自備的小爐頭燒了3次熱水,讓該團員回溫,更讓她體會到登山要訣「333」的重要性。
至於「體能條件」,陳惠君認為,這個確實有點難,只有自己才能夠了解自己,她建議,可以和山友約好去跑步、騎腳踏車,就能觀察自己與山友的體能到哪,這對於未來一起登山時的隊形,也是息息相關。
陳惠君說,一個隊伍中,「壓隊」的人,通常是是最了解路型、體能也最OK的,走第一個的人,對地形、體能的了解僅次於壓隊者,中間則是屬於體能較弱者。若是縱走隊型,體能最弱的人,就要走在第一位,全隊跟著他的步伐走,才能把隊伍帶上來。
事實上,現在有不少商業登山團,或是在社群平台自主約團,陳惠君特別提醒,「千萬不要跟沒見過面的山友一起去爬山」,她堅決認為,一定要跟認識的人爬山,除彼此熟悉,體能也互相了解,以及理念可以合;不熟的人,當節奏不一樣的時候,會很麻煩。
至於許多人登高山會遇到的「高山症」問題,陳惠君認為,每個人狀況很難說,這次沒有高山症,不代表下一次不會有高山症,但她很慶幸自己從未遇到高山症,也沒有吃過預防高山症的「丹木斯」,她建議,當出現頭暈、不舒服、想嘔吐,就不能再往上爬,必須立刻下降高度。
至於會有高山症,陳惠君觀察指出,有的人因為精神不濟,有的人則是太興奮而睡不著,即使只差最後幾百公尺就能登頂,陳惠君仍建議須放棄登頂,否則容易出事,甚至水腫狀況會越嚴重,而且,「山永遠都在」,下次還有機會挑戰,但生命只有一次…
喜歡「艾瑞克IN新聞」的朋友,歡迎訂閱、分享+按讚,有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