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关山行旅图(明·戴进)北方深秋行旅的山水画

关山行旅图(明·戴进)北方深秋行旅的山水画

2019/4/15
logo of podcast 浅显易懂的中国美术史

浅显易懂的中国美术史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点击预览大图** 这是五代著名画家关仝的《关山行旅图》。 这幅画的构图,是用一条河流把画面分成左下半部和右上半部,再用一座木桥连接两岸。左下半部采用俯视角度,就象我们从半空中往下看一样,右上半部,采用仰视角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高远法画出一座巨大山峰。

画面左下半部,最近处是几座村野客店,里头有用餐的旅客,端菜的伙计,烧火的妇人;外面有嬉戏的儿童,骑驴的老者,赶路的挑夫;还有廊前的驴马,圈中的肥猪,鸡鸣狗吠,酒菜飘香,构成了好热闹的一幅山村小镇生活场景。客店周围古树环绕,树皆有枝无叶,提示这是寒秋季节。

假如您在客店里吃饱喝足了,可以开始您的关山旅途,请沿着柴门外那条山路往山里走去。迎面可见三个下山的行路人,一个步行,一个骑驴,还有一个挑担正从桥上走来。

过了木桥,山路拐进大岩石背后,并向山上蜿蜒上升。您加点脚力登上去,就可见到两个负重的旅客,也正往山上艰难攀登。

当您脚力欲尽的时候,抬头一看,一座巨大的石头山迎面耸立,那黝黑而坚硬的花岗岩山体就挡着您的去路。您面对这阻隔的关山,再看那西斜的残照,听那凄紧的霜风,也许就能感到行客的渺小,旅途的艰难了。正好山腰左侧有一处庙宇楼堂,您可以去那里歇歇脚再上路。

 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的题诗:“来往何纷沓,关山自逶迤。步余霜迹白,望里峰容紫。沽酒向茅棚,问渡愁野水。妙矣画中趣,悠哉画外旨。谁非行旅人,竭然独传此。乾隆丁卯御题”,还有历代收藏钤印。

 关仝是五代时期的陕西西安人。他拜前辈荆浩为师,继承荆浩的风格和笔法,又比荆浩胜出一筹。关仝把荆浩开创的全景式构图和勾、皴、擦、染的技法推向成熟,因而与荆浩一起,成为隋唐与北宋之间承上启下的著名画家。后人一般把荆浩与关仝并称为“荆关”。

关仝技法是山石先勾勒后皴擦,再用淡墨层层渍染,因此山石显得黝黑、凝重而坚硬。画树枝则用笔转折顿挫,硬挺老辣,极具书法功力。他所画山水笔简气壮,雄奇凝重,很能表现关陕一带山川特点,被人称为“关家山水”。后人把关仝与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并称为“山水画三大家”。我们从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和《窠石平远图》,可以看出关仝画山石的笔法对郭熙“鬼脸石”的影响。

五代、北宋初期,南方还有两位著名画家董源和巨然,他们都善用细润的笔法描绘江南秀美的山水,与荆浩、关仝善用凝重笔墨表现北方壮阔山川形成对比。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上,说到五代、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家,就有如下概括:“北有荆关,南有董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