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研究院是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向大学过渡期的产物,其设立是为了在转型期间提供一个专门的学术机构,培养国学人才。由于其过渡性质,研究院在完成使命后便走向终结。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位导师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他们都是当时国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享有极高的声望。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立背景是五四运动后,科学民主与爱国思想成为主流,学界普遍认为清华过于美国化的教育模式不公平且不经济,呼吁清华改办大学。同时,清华师生也对留美预备学校的定位感到不满,认为教育不独立就没有国家的真正独立。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经费主要来自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然而,这笔款项预计到1940年将用尽,因此清华必须改办大学以确保长远发展。
吴密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主要筹办者,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对西方文学有深厚造诣,但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极为倾心。他提出了研究院的章程,并成功聘请了四大导师。
王国维在接受清华国学研究院聘任时,正处于心灰意冷、生计无着的境地。吴密的恭敬态度和清华的聘书让他深受感动,同时清华的教职也为他提供了一个远离是非、专心学术的出路。
陈寅恪认为博士学位容易获得,但会束缚于一个专题,影响他学习其他知识。他追求的是广博的学问而非文凭,因此尽管留学多年,却没有追求学位。
四大导师的学识广博,教学方式独特,他们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们打开了眼界,还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帮助学生重新定义和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