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从1927年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直到1963年逝世,始终与毛泽东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毛泽东对罗荣桓的信任和依赖体现在多次重要历史事件中,如古田会议、宁都会议等,罗荣桓始终坚定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展现了极高的原则性和忠诚。毛泽东在罗荣桓逝世后亲自参加追悼会,并写下‘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深厚感情和对其贡献的高度评价。
罗荣桓在红军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废除肉刑、反对打骂士兵等方面提出了重要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重视。他在红四军担任政委期间,将军中政治、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与个性极强的林彪合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毛泽东曾称赞罗荣桓‘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政治工作的典范。
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健康状况极为关心,多次安排治疗和休养。1943年,罗荣桓因劳累过度出现尿血,毛泽东亲自批准他赴新四军请国际友人罗生特诊治,并安排他去上海治疗。1945年,罗荣桓被诊断为肾癌后,毛泽东安排他到朝鲜平壤的苏军医院治疗,并最终安排他去莫斯科进行手术。毛泽东还多次发电报询问病情,并在罗荣桓病重时指示全力抢救,体现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罗荣桓在山东抗战期间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方针,扩大了抗日民主武装力量,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山东的局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毛泽东在1962年评价罗荣桓时指出,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活了,山东的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罗荣桓在山东工作七年,成功抢占和包围了所有战略点线,为全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十分悲痛,夜不能寐,并亲自参加追悼会,向罗荣桓三鞠躬。毛泽东在追悼会上高度评价罗荣桓的原则性和忠诚,称他‘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毛泽东还写下《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表达了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和对其革命贡献的高度肯定。毛泽东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他对罗荣桓的深厚感情和对其革命精神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