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美国》第一章)与《中东往事》全集)已在小宇宙上线,点击直达,欢迎订阅与关注~~
直接到达:这就是美国(第一章),从宗教改革到应许之地)直接到达:中东往事全集)
本期世界好好吃,咱们来聊一聊荔枝在中国历史中的文学地位。
世界好好吃 33- 荔枝,在中国历史中的文学情怀,加州101,33分钟
要说哪一种水果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文学情怀的,那荔枝一定会在榜上,当然还有桃与李,但今天咱们来好好说一说荔枝。荔枝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直是一种奢侈品,尽管今天荔枝在中国广泛种植和食用,但在过去,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的运输与保鲜条件下,在我老家那里,荔枝可真的犹如古诗中说的那样珍贵,至少给我当初的感觉是这样。
说起关于荔枝的从古时流传下来的诗句与文章数量在所有的水果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相信所有的朋友至少可以随口就说出两句,杜牧的长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苏轼的洒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关于荔枝的古诗句古文章不下百首,与其能在数量上比一比的,也就真的只有桃子与李子这两位了。
其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荔枝在作为一种中国的特产,其在中国的水果历史上非常的久远了。荔枝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的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荔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最早在《上林赋》中出现。当时的荔枝是野生品种,著名的一种被称为“火山”,经过不断的人工栽培和驯化,到了唐朝,荔枝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出现了无核荔枝等优质品种。
第二个原因就是它真的好吃,荔枝的甘甜和美丽在古时的有限类别的水果中,在糖分上是数一数二的,是自然界中不可多得的天然甜食。这样的水果,谁不爱呢?如上面所说,赶在唐代荔枝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出现了培育的“无核”荔枝,在唐与其后的宋这几百年间,各个文人墨客们,吃high了总要写上几笔,发个朋友圈什么的。
白居易发了一个《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悫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张籍,来听我的演唱会,发表新歌《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元稹《荔枝诗》:“五月荔枝初破颜,朱垂碧叶倚青山。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作御盘。”
张籍:“元稹你怎么盗我图啊。。。”
黄庭坚,好吃,随手写一首《浪淘沙》:“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一双和叶插云鬟。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苏轼,看我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惠州随手自拍。。。
陆游,我也来一首:“病与愁兼怯酒船,巴歌闻罢更凄然。此身未死长为客,回首夔州又二年。”。。。
苏轼:“你这也没荔枝啊??”
陆游:“这个川菜馆子就叫荔枝楼。。。”
苏轼:“行。。。”
但要说最出名的,还真的就是杜牧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此很多人相信杨贵妃除了爱洗澡外,还爱吃荔枝。结合了后世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相信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从岭南送到长安的,并把唐朝最终走向衰落归咎与杨贵妃本身。
强盛的王朝不会因为几颗荔枝送命,杨贵妃在历史也不一定真的那么对荔枝上瘾。就算千里飞骑来送,也不一定会是从岭南,而很可能是从四川。杨贵妃的出生一直是一个谜题,但她早年很可能在四川住过。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可能吃过那里的荔枝。
对,川地产荔枝。。。上面白居易和张籍都有朋友圈作证,自古,至少是在唐时,就是产荔枝的地方。。。
所以进宫后的杨贵妃要吃也多半是出于想念儿时熟悉的味道。。。
贵妃上马,“扶我一把”
荔枝在后世的传播中,被移种到了中南半岛,在越南等地也开枝散叶起来。但今天如果在北美,大家还会看到一个荔枝的产地,那就是墨西哥。
这种墨西哥荔枝味道也不错。它在墨西哥的历史也是最初由修铁路的华工与1900年代初带到墨西哥去的。并在西那罗亚地区被种植,墨西哥的天气对于荔枝来说还是比较适合的: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住墨西哥”。。。
广而告之的时间又到啦,小宇宙平台,在“加州101”的主频道中可以订阅这就是美国第一章的专题): 看不到专题的朋友们,只要升级一下小宇宙的APP就可以啦。并且经小宇宙官方确认,已订的单集可以在订阅专题时进行抵扣,不用担心出现重复的费用。
在这第一章中,从宗教改革的欧洲到被认为是应许之地的新大陆,我们回到欧洲宗教改革之初,去回顾这个近500年来对西方影响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走入那个所谓的信仰时代,细看英格兰自这一时间起的意识形态上的细微变化,在复杂的宗教政治与经济斗争中,去真正理解清教徒的起源。。。
《这就是美国》)全系列一共八章,全长将超过6000分钟、100小时。这是一部微观的美国史,与大家一同重新认识一个去符号化的美国,认识ta的内心的成长,外在的发展。通过从来未曾认真解构的故事,去重新认识那些你或许早已熟悉的名词与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