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悉卢梭,往往是因为他的《社会契约论》和两论(《论科学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却较少了解他写作的《爱弥儿》一书,还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 事实上,1762年6月,当《爱弥儿》一书在巴黎刚刚出版不久,就遭到法国天主教会和世俗当局的全面批判和封杀。巴黎大主教贝尔蒙特呼吁人们不要阅读该书,巴黎高等法院也发出了禁书令,并下令逮捕该书作者。在日内瓦共和国,这个卢梭心目中真正的祖国和自由的故乡,《爱弥儿》甚至被市政当局在广场上公开焚毁。 爱弥儿明明有父母,甚至出身名门,为什么卢梭要说他是一个孤儿?卢梭的分阶段教育理念对后世造成了哪些影响?如何看待爱弥儿和苏菲之间的爱情?如果只把《爱弥儿》当成一本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何以给晚年的卢梭带去流亡和隐居的厄运?在本期节目中,主播何必和嘉宾张国旺老师将以卢梭的著作《爱弥儿》为引子,带领我们探寻人与公民之间的阶梯、现代人的养成之路。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张国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02:00《爱弥儿》,卢梭的“育儿经” 04:40 卢梭为何要假想出一个富家孤儿? 07:15 卢梭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模式极其不满 11:07 学校接管孩子,也接管了父母的权力和权威 12:30 大人要学会辨别孩子的哭声是请求还是命令 15:20 孩子有内在自然节奏,不是任由捏造的玩物 17:30 强大不取决于绝对力量,而是身心得以平衡 19:30 要避免孩子被想象出来的恐惧或欢乐所控制 23:12 孩子不该成为我们实现自己设想的一个工具 26:00 青春期,也是建立社会关系的最重要的时期 28:10 卢梭的引导:建立友谊、帮助他人 29:00 爱弥儿与苏菲,什么是理想的爱人? 32:30 为爱成婚,是卢梭带给现代社会的默认值 34:50 现代人的社会成长和身体成长是不同步的 37:30 全书高潮:一位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白 39:35 好的教育,需要先建立亲密的情感纽带 43:00可以把《爱弥儿》当作“育儿100问”吗? 46:30 从紧张中跳出来,建立一种轻松的关系 49:40 没有谁需要完全按照教科书的理念去教育孩子 【工具箱】 01《爱弥儿,或论教育》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02在《人与公民:卢梭社会政治思想研究》一书中,张国旺老师指出,社会状态及其无处不在的恶是现代个体必须直面的命运,就像爱弥儿虽有父母却必须承担孤儿的命运一样。卢梭笔下爱弥儿式的教育展现了人性逐步实现的线索,也标示了现代个体在财产、信仰和家庭等层面确立自身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现代个体才能像爱弥儿一样,借助意志与意志的联合,造就“人民”。 03 《论科学与艺术》由卢梭回应第戎学院的一篇征文文章组成,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卢梭集中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科学和艺术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他认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对敦化风俗,保持淳朴的自然并不有利。 04《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的故事。两位主角之间的爱情代代相传,而实际上,当时的罗密欧是17岁,当时的朱丽叶只有13岁。 05在《爱弥儿》第四卷的中间部分,卢梭插进了一段跟全书主题似乎不太相干的长篇大论,并且给它配上一个独立的标题,名曰“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白”。正是在这篇相对独立的文字中,卢梭借一位虚构的萨瓦省牧师之口,表明了真正的“人的宗教”在自然情感和理性的指引下,如何成长起来。对此卢梭称之为“自然宗教”。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