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P2 与蓝江老师漫谈|主体与结构:哲学在游戏交互中生根发芽

EP2 与蓝江老师漫谈|主体与结构:哲学在游戏交互中生根发芽

2022/2/4
logo of podcast 灯下漫谈

灯下漫谈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生活是一款游戏吗?如果是的话,它是角色扮演类,还是策略战棋类,抑或是体育竞技类?(至少绝不可能是第一人称射击类)但当我们思考游戏自身的定义,或者其之于我们存在的意义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作为主体的存在又与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无时无刻也面临着规则、选择、失败、挑战、要完成的主线与支线、要寻找隐藏的彩蛋,甚至要忍受与NPC冗长而无意义的对话。 游戏研究,或是对游戏本身的哲学思辨正是在思考着“我们何以游戏”、“我们游戏为何”等问题。而相较于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类似部分,游戏研究更聚焦于在现实世界之外,游戏向我们“敞开了什么”:它是否重构了现实的某些不可能存在的规律?是否重构了我们现实的认知经验?又是否真正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本次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蓝江教授,一起讨论游戏中的虚拟主体和现实中真实玩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结,并共同探索游戏世界中等待我们去发现的无限潜能。也许,人生真的是一场美好而难忘的游戏,而我们在游戏中则恰恰在找寻着那些我们曾错失的、企盼的,以及没有机会获得的一切。 本期主播 李逸帆,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在读 林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 本期嘉宾 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欧陆激进左翼思想。出版有《忠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阿甘本五讲》等著作,《存在与事件》、《小万神殿》、《语言的圣礼》、《敞开:人与动物》,《历史的形象》、《美学及其不满》、《审美无意识》等译作。 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01’27) 我们在玩什么:Paradox、刺客信条、和放置类游戏 06’35) 影像、身体经验与虚拟结构:游戏研究的哲学基点 14’40) 退场的设计者与主导的玩家群体:虚拟的“主体性” 18’43) “这不是我的主体”:在游戏中构建现实关系 23’48) 在现实向虚拟的过渡中,人际关系如何变动? 28’24) “赛博规训”的现实与“逃逸”的可能性 35’24) 创造“不可能”的开放世界游戏与思辨实在论 38’26) 游戏中“物”的使用与创造 44’47) 游戏中的逻辑与结构性:主体经验的“生成” 56’20) 游戏如何引导、重构我们的认知经验 65’21) 现实的角色化及其边界 70’12) 作为“收编”方式、转移工具、行动者网络的游戏 76’10) 游戏时代的生存哲学 相关推介阅读论著(仅供参考) 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在行动》 戴维·谢弗:《游戏结束》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实体之夜:弗里德里希·基特勒论文选辑》 甘丹·梅亚苏:《有限性之后》 格拉汉姆·哈曼:《迈向思辨实在论》 格拉汉姆·哈曼:《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 何威、刘梦霏:《游戏研究读本》 吉奥乔·阿甘本:《神圣人》 吉奥乔·阿甘本:《渎神》 吉奥乔·阿甘本:《来临中的共同体》 吉尔·德勒兹:《时间-影像》 吉尔·德勒兹:《运动-影像》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数字劳动与马克思》 蓝江:《数码身体、拟-生命与游戏生态学——游戏中的玩家-角色辩证法》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瓦尔特·本雅明:《启迪》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 张未:《游戏的本性》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Second Date – Josh Fudge 片尾:Stay – The Hails 关于灯下漫谈 顾名思义,感谢收听。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灯下漫谈”。我们的节目已于小宇宙(节目ID:灯下漫谈)、苹果播客(可通过RSS码:http://www.ximalaya.com/album/56488590.xml导入订阅)、喜马拉雅(在播客分区搜索“灯下漫谈”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