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萨义德(1935-2003)以一部《东方学》,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其实,早在《东方学》破圈之前,这位生于耶路撒冷的“开罗神童”早就凭借过人的天赋和丰厚的家底,在美国顶级名校一路开挂——从普林斯顿本科到哈佛博士,再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萨义德的学霸人设曾让多少人艳羡。 衣着考究、贵气十足的萨义德在美国永远是一副西方知识精英的派头,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祖国的流亡者,心心念念的是巴勒斯坦人民寻求领土和自由的抗争。他坚定地反对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霸权,却又是西方文学、古典音乐和好莱坞电影的毕生热爱者。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向权力讲述真相、积极介入现实政治,反对那些披着反叛的外衣、却只能在书斋里进行象征意义上的战争的学者。他一生树敌无数,被很多人怀疑、嫉恨和攻击,同时却又以其道德勇气、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吸引了很多忠实的崇拜者与追随者。 作为萨义德当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学者蒂莫西·布伦南(Timothy Brennan)花费八年时间完成了这部《萨义德传》(Places of Mind: A Life of Edward Said)。它不仅为我们了解萨义德复杂多变的思想谱系提供了一份详细的阅读地图,也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揭示了这位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不为人知的彷徨、脆弱和幻灭。更重要的是,《萨义德传》完整地呈现了一个身处西方学术腹地、心系遥远东方世界的世界主义者的精神之旅——他或许在地缘政治的权谋争斗中壮志未酬,但他开创的“对位式”阅读依然是当代人文主义者最宝贵的文化政治遗产。 本期“夜航船”我们有幸请来了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的柳博赟老师,她学习过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精研古代宗教;同时作为顶尖口译员,她工作的足迹遍及美国、英国、希腊、土耳其等地,对阿拉伯世界的历史与文化有着深入的体认。 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的节目里,两位主播(高峰枫、但汉松)与柳博赟不仅探讨了萨义德独特的人生轨迹,还从不同视角回顾了《东方学》在英美学术界和阿拉伯世界引发的广泛争议,并就“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为议题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话题成员: 柳博赟(口译,大学教师) 高峰枫(北京大学英文系) 但汉松(南京大学英文系) 嘉宾介绍: 柳博赟,于北京大学英文系获得英美文学与文学理论博士学位(与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联合培养),美国贝勒大学宗教系访问学者。资深同声传译译员,从业20年,口译近千场,在英国、美国、希腊、土耳其等国完成过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任务。在国内和海外学习过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等现代及古典语言。2012年起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现为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景教文献的叙利亚语背景思想研究”。 阅读书单: 蒂莫西·布伦南,《萨义德传》(Places of Mind: A Life of Edward Said),伽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 爱德华·萨义德,《格格不入》(Out of Place: A Memoir),彭淮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爱德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 Imperialism), 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爱德华·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李自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时间轴: 02:01) 介绍词:锦衣玉食的童年萨义德;青年萨义德的学霸人设 06:21) 萨义德回忆录与传记中的“地方”(Place) 09:35) “如果我是萨义德,那爱德华是谁?” 11:45) 萨义德母亲在登记结婚时被撕毁护照 15:36) 萨义德为什么不是真正的“阿拉伯人” 18:15) 萨义德是西方精英大学自己培养出的“敌人” 23:02) 萨义德的哈佛导师哈里·列文与钱钟书的一段往事 25:23) 为什么“地理”成为了萨义德关注的核心 28:34) 萨义德在学术谱系上的兼收并蓄 31:34) 希钦斯对晚年萨义德的“背叛” 37:35) 在西方学界毁誉参半的《东方学》 47:19) 阿拉伯世界对《东方学》的复杂接受 1:00:16) 为什么《东方学》以政治策略为先,牺牲了学术严谨 1:09:15) 学术研究与政治表态的区别 1:12:12) 《文化与帝国主义》和对位法阅读 1:16:33) 萨义德参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得与失 1:20:00) 萨义德与阿拉法特是怎么闹掰的;从“两国方案”到“一国方案” 1:25:03) 《知识分子论》与自我反思 1:32:24) 萨义德的文化政治遗产:作为反抗的阅读和世俗批评 1:40:32) 萨义德vs.詹明信:左翼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两种不同道路 1:43:05) 补遗:一个“回旋镖” 本期剪辑:但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