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摄影早自习群,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 (暗号:喜马拉雅)**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48天。 前两天我们一直在谈镜头的好坏,那就谈到了镜头的镜片数量的问题,一位叫苏雨新的同学,他提了一个好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今天来认真探讨一下。他说:想问一下人眼是几片镜片的镜头呢?
Photo by bady abbas on Unsplash 这个问题真的是非常的有价值,他开始把人眼和镜头放到一起比较。我们平时拍照还真得做这个比较,你真的得想这个事,因为一张照片好不好看,我们认为一张照片漂不漂亮、正不正常,不都是在跟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做比对吗?所以这两个东西应该比。我简单讲几个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不同或者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Photo by Fidel Fernando on Unsplash 首先第一点,镜头的镜片数量是比较多的,一般没有一片镜片的镜头,当然你可以这么去做,但它成像效果不好。那人眼为什么只有一片这个镜片就可以做到呢,因为我们人眼的屈光度是可以随意调整的。晶状体它是可以被眼球里边的肌肉拉伸,它可以变扁,它可以变胖,它就一片玻璃可以随时变化,你知道吧?这个就已经是相当神奇了,于是它用一片镜片就可以完成对焦。但是你的相机的话就不行,你这个镜片又不能变,那你就只能改变它的位置啊,或者是加几片镜片再改变某几片镜片的位置——就是所谓的对焦模组来进行对焦,也比较复杂,你还需要一个马达在里面。
感光元件是平面的 Photo by Mulyadi on Unsplash 第二个重大的差异,是相机的感光元件或者是胶片它是平面的。
视网膜是半圆形的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人的眼睛的感光的东西叫视网膜,对吧?它不是平面的,它是一个碗状结构,它整个眼球的后半部分它都有,它像是一个碗,像是一个锅,像是一个太阳能灶,像是一个卫星接收的天线,总之它是一个弧面的东西。这个影响蛮大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弧形的电影银幕,对吧?你从中间点上投射出的所有光线,它可以均匀照在银幕的每一角,因为距离都相等,发光的位置(投影仪的位置)跟你银幕的每一个点它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那么是不是我这个光线它就比较均匀啊,它不会有暗角啊,对不对?而且它还不会容易有色散,边缘的光线的清晰度也不容易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镜头或者设计相机的时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了。 还有一个不同,是在相机里面感光元件它的像素是平均分布的,对不对?就是在你这片感光元件的任何位置,它都均匀的有着那么多的像素,所以它的分辨率是比较平均的。
图片来源网络 但人眼不一样,人眼它的视网膜分两种细胞,一种叫感光锥细胞,一种叫感光杆细胞。感光锥细胞是分辨率高的,它特别多又特别挤,但是它对光线不敏感。感光锥细胞分布在整个视网膜中间凹处大概2%的面积,那也就是说98%的面积都是感光杆细胞为主。那些感光杆细胞它分辨率低,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你眼球看东西的时候,它永远只有中间那一个地方是清楚的,其他地方都是模糊的。你来看我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眼球要不要转呢?你从第一个字转到第二个字,转到第三个字、转到第十个字去看,对不对?没有真正的一目十行,那不是人类,对吧?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次只能看清一个点,你得转眼球去观察世界。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当然啦,这种效果在相机里面要去模拟的话,我们就会喜欢大光圈效果嘛。反应过来没有,因为大光圈也是只能看清一个点的,周围是模糊的呀。准确的说不是周围啊,是比它更远和更近的地方是模糊的。这个跟眼球的视网膜的原理所形成的模糊还不太一样,眼球是即便看一个平面,也只能看清一个点,那相机是一个平面都是清楚的,只是它的更远和更近的地方是模糊的,它不一样。所以我很理解很多人特别喜欢大光圈的小景深效果,喜欢背景特别模糊,喜欢追求这个模糊效果,因为它像人眼 ,这个是很可以理解的。 如果你要追问一下人眼为什么要进化成这样,为什么周围是感光杆细胞?其实它也非常有道理,就是中间部分我们负责集中注意力处理关键信息,就盯着那个清楚的东西看,想看清楚的东西看。周围部分它对光线很敏感,感光杆细胞相当于一个高感光度的细胞,你知道吧?它模糊,但是它感光度高,对光敏感,所以它就特别擅长捕捉运动事物。就比如说你在盯着我看的时候,旁边来了个狮子,那个狮子正扑上来,你的余光是更擅长去捕捉运动的,所以它会立刻感知到危险,然后你就把眼球转过去看那个狮子,发现它真的扑过来了,你就赶紧跑路,对吧?它是一个进化出来的结果。这个我们就不多谈了,我就想告诉你说,眼球的进化实际上是非常科学的。 但是最后一个我一定要跟你说的一个差异,眼睛你不要小看它,你不要只把它比作相机,其实眼睛后边还有一个知觉系统,知觉系统后边还有大脑在处理你这个视觉信号,你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成一个自动的后期处理的系统。
人眼可以自动校准色温的偏差(中) © 叶梓 比如说对于白平衡的感知,我们的人眼相当厉害,你走在一个黄色的房间里面呆久了,你觉得这是白光了,你在一个蓝色的环境中呆久了,你也会觉得这是白光了,对吧?但这个时候用相机一拍,你会发现它其实严重偏蓝或严重偏黄,这就说明人眼对白平衡的处理,对这个色温的适应能力,是远远高于相机的,这些东西也不容忽视。 好吧,这个问题今天肯定是讲不完,如果你有更多的兴趣,能想到什么在人眼和相机比对的时候觉得有些异常的地方、想不通的地方,都欢迎在底部跟我留言,我们一起来慢慢讨论。再次感谢苏雨新同学提的这个好问题。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34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