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好奇心

好奇心

2022/6/5
logo of podcast 童年五金

童年五金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学艺术,是当下很多家庭会为孩子首选的课余活动。家长们既希望能让孩子从传统学科课堂里抽离出来,稍加放松,但也免不了,他们似乎总是隐隐夹杂着一种期待:学好一门艺术,是不是可以为孩子以后升学加点分?画得“好看”的,是不是就能培养孩子成为艺术家? 当然,随着教育理念的迭代、不同艺术机构的实践,学艺术的途径与方法,比起以往,变得多元。可是,艺术考级、院校考学乃至于艺术留学,这套“标准”的流程,似乎并没有得到多大松动,以至于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一条能让孩子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必经之路。学艺术,只是为了升学、就业吗? 带着这些观察与困惑,我们邀请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并特邀一位客座主播,铭初新教育艺术教育总监唐烨,聊了聊。 这次节目的录制,是在杨小彦广州家中,我们从孩子学艺术、到代际关系、再到社会层面的环境变化等不同切面,分享了诸多有关孩子成长的具体观察。在他看来,让孩子学艺术,更重要的,不是成为艺术家,而是好奇心的培养。 本期嘉宾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东高校摄影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曾任花城出版社编辑,岭南美术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画廊》杂志主编等。长期以来关注视觉传播学、城市学和艺术批评等领域,同时也持续从事艺术实践,举办过若干次个人展览并参加若干综合性的展览。 本期主播 唐烨、秀汶 时间轴 01:40  半个世纪以来,所有中国孩子学画画的方式,原则上没有变过 09:42  很多家长送孩子学艺术,都要求孩子符合自己潜意识里的标准 14:11  艺术留学的商品化:我们总是把偷鸡摸狗和创造力连在一起 22:50  孩子成长最难学两种东西:专心和坚持 26:13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有好奇心,越长大越没有? 34:05  当孩子过早、过度地承受挫折,结果一定会出现心理症 38:03  所有孩子成长的核心,就是“去父母化” 43:23  现在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没有动力 46:44  艺术教育的重点,是好奇心的培养 本期制作团队 策划:钟刚 后期制作:秀汶,彭文彪,彭文洪 文字编辑:秀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