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和精神病在脑科学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症状、物理损伤的显著性和位置。神经病的症状通常涉及运动控制丧失,如手臂或头部无法正常运动,而精神病的症状则表现为情绪问题,如沮丧、狂躁或不安。神经病的物理损伤在尸检或影像中可见,而精神病的损伤则通过情绪外化或社交障碍显现。此外,神经病的神经回路比精神病的神经回路更容易被现代科技检测到。
孤独症和自闭症实际上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翻译。孤独症是中国大陆的官方译名,而自闭症源自日本,并在港澳台地区广泛使用。孤独症更强调患者在精神病理上的特征,如情感冷漠和对外界的疏远,而自闭症则带有一种道德评判的意味,暗示患者自我封闭。孤独症的译名更符合疾病的本质,避免了对患者的污名化。
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精子的DNA突变概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在30岁以后。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孩子在认知、神经功能甚至器官发育上出现问题。因此,男性在30岁以内生育的孩子更有可能健康。晚育不仅增加了孩子患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一些不可逆的神经或精神疾病。
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与出生前的性激素释放有关。性激素在子宫内影响大脑的性别分化,而这一过程与生殖器的性分化可以独立进行。如果大脑的性别分化与生殖器的性分化不一致,就会导致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与解剖学性别不一致。这种性别认同通常在童年时期开始显现,并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加剧。
创造力依赖于两大因素:大脑的超强可塑性和无压力的环境。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它能够灵活适应新的信息和挑战,而无压力的环境则允许个体自由探索和表达。高压环境会抑制创造力,因为个体害怕犯错或受到批评。因此,创造力的发挥需要宽松的环境和大脑的高度可塑性。
【特别提醒】 赠书! 欢迎您在任意平台留下精彩评论,我们将在全平台精选3位幸运听友各送出纸书1本,敬请留意小助手回信哦! 「扯读」BULLSHREAD 这是一本充满着疑惑与解惑的书。** “神经病”和“精神病”不是一种病? 左右脑功能会“此消彼长”? 孤独症的基因来自爸爸? 梵高、蒙克、拜伦、伍尔夫都有精神疾病? …… 人脑是个奇妙世界,我们太好奇。于是本期@包子、@Q和@桑夏来到了人类机体中最神秘复杂的领域之一——大脑——聊聊《我们时代的神经和精神疾病》**,浅开个眼界。 书中原文粗暴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