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 从硅谷搬到新加坡是因为想要探索更多元的创业环境,尤其是当时东南亚的互联网公司如 Grab、Shopee 等正在迅速增长。加入 AI 创业团队是因为她对 AI 技术和内容创作领域感兴趣,希望通过 AI 帮助创作者提高效率并扩大受众。
关键在于投票账号的权重,Kelly 通过在各种社群和社交平台拉票,尤其是利用高权重的账号投票,成功进入 Product Hunt 的前五名。此外,各大 Newsletter 也会主动介绍上榜产品,带来第二重流量,而通过私域宣传则带来第三重流量。
新产品在 Reddit 推广的关键是回复别人的内容而非直接发帖。通过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回答他人的问题,提供真实意见,建立信任和社区联系,从而逐渐获得关注和流量。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主动私信他人,尤其是遇到平台上的产品问题或看到大账号做得好的内容时,进行交流。这种一对一的互动能够帮助获得更深入的用户反馈和建立更紧密的连接。
大模型公司可能不会做类似手脚的应用程序,而 AI Agent 可以更加主动地解决问题,如自动回复、点赞等。AI Agent 能省去大量互动环节的时间,并且扩大受众的能力更强。
无论你是个个体户或是一个小项目方超级个体我觉得超级个体是我们主打的一个人称以及一些小团队创业的项目方都会很需要的
因为 Product Hunt 帮你 feature 了它的 newsletter 其实我觉得后面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就是一些很大的 newsletter 就是做 tech AI 方向 newsletter 它都会 feature 我们这其实帮我们连了更长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一直都收到很多个人的留言这个点是没有想到就是说你只要是在 Product Hunt 的一个榜单上所以这些热门的 newsletter 博客媒体也会去把你相当于收入进去他最近发现了一些新产品
我觉得你刚才分享的里面有一点特别好的就是你在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里面都会主动的去给人发私信去 reach out 不管是你遇到平台上的产品问题还是说你看到有一些大账号做的比较好的你都会去跟他们交流是吧对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 social media user 你虽然看别人发的东西是一回事但是
我觉得真正想要得到无动势产品的 feedback 还是想进入更深入的 connection 你都是需要跟别人进行私下交流的比如我们两个也是一样反正我们也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认识的对对对
欢迎收听由 Web3brand 出品的播客《Day One Global 生而全球》这是一档之旅探索在这个崭新的时代 Web3 和 AI 和赋能个体和企业的节目我们将采访在世界各地的项目创始人与超级个体从他们的探索实践与行业思考中汲取更多的灵感
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一个我的好朋友现在也非常有经验在做 AI 产品的海外增长的嘉宾叫 Kelly 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她近一年来在海外各个社交媒体渠道包括像 Reddit, Product Hunt, Twitter, YouTube 还有包括小红书等等渠道里面通过这些内容和社群然后做产品增长的一个经验欢迎 Kelly 做客我们的节目 Kelly 先做一下做介绍
好的谢谢 Ruby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叫 Kelly 其实 2010 年就已经出国在美国读本科然后一直在美国生活工作直到 2018 年搬到了新加坡所以我现在其实是常住新加坡的
我其实一直在做海外社群从 2015 年 16 年大学刚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海外社群最开始做的社群是一个全球女性创业的社群因为当时自己比较想要做创业的事情但是没有特别大的胆量后来
我在做女性创业社群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女性创业者以及女性投资人自己学到了很多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当时的社群其实主要是以 Facebook Group 也有 WhatsApp 还有
还有很多微信都有但是这些微信群主要还是以海外华人以及海外创业者女性创业者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也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线上线下的活动大概做了几百场所以
所以你线上活动应该也是一个很大的你们的社群的组织方式是的线上活动我觉得是一个大家对于品牌效应比较感兴趣想了解但是真正把用户把新的人加到社群里面其实还要通过线下的活动
我们当时做女性创业社群其实每两年就会办一场女性创业大会这个创业大会其实目的就是把全球各个地方的女性创业者通过一场 pitch competition 筛选过来然后把它带到硅谷来去见各种各样的投资人这种方式这个社群我当时加入的时候大概成立一年左右
然后我现在已经不是非常 active 去做这个生命因为现在是自己在创业像 Ruby 说自己创业这个 AI 项目有大概一年多了所以我现在其实比较专注于自己的 AI 项目然后我们这个社群就是女性创业的社群现在其实已经全球大概有四五十个国家全球一共有 150K 左右的 community member 那很多 15 万真的是
对我觉得辐射的能力可能是会更大的因为这个社群它不光是一个大家互相帮助的社群它其实还有一个 VC Fund 于是在这个社群成立的第二年成立的所以大家很多人通过这个 VC Fund 也投了很多就是 Angel Investment
还有自己很关心的一些创业的项目所以他这个社群的组成就相当于是大家又有自己是创业者又有一些也可以投资到一些项目里面去对对对他这个名字叫 SoulGal 最开始他的创始人
他是从 USC 在读完毕业的时候,USC 叫 SOCAL 嘛,Southern California,后来改名就叫 SOGAL,Southern California for Girls Community Group,然后 fast forward,现在这个 SOGAL 它有这个 venture 呢,它的第一个 fund 也是 2017 年开始做的,它现在在融第二个 fund 的,
它最开始的增长模式当时其实全世界就说美国吧正好也赶上了 MeToo 这个 wave 当时也有很多女性创业者没有办法得到融资所以通过很多这种 CellGal 算是非常非常超前那段时间去做关于女性创业者的 support
还有投资这个方向后来又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 Bonds 什么 Theme of Founders Fund 它们都是同一个时间出来的所以是在那个背景下那说说你近一年的创业为什么会从回古巴来新加坡又在一年前加入到现在的这个团队
2018 年时候我当时已经在美国住了 8 年了嘛尤其是在加州我觉得加州是一个泡沫性比较大的地方因为所有的人在路上走或者是你身边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大家都是做 tech 都是科技行业不是 BC 就是 software engineer 或者是 product managerStanfine 有一个 slogan 就是 tech CEO or homeless
大家就很形象是吧对所以我觉得当时生活在一个非常 bubbly 的 tech environment 我其实是想要创业的但是我觉得那个环境让我看到的世界太少了很多很多的产品其实在加州大家解决的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我的好朋友也就是 so god 的当时住在新加坡然后我就问他
我说新加坡创业圈啊还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怎么样当时以及当时 2018 年 GrabShopee 还有 GoJet 他们其实在飞速增长的这个状态对那个时候大家突然注意到东南亚很多明星的这种互联网公司对对对然后我当时就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找到了几份工作就直接飞过来我就决定我就来面试后来拿到 offer 以后就说那我要来新加坡嗯
为什么加入现在这个公司我觉得是在我 2022 年 8 月份 MBA 在 NCIA 毕业以后就开始在研究关于 Web3NFP 当时的 NFP 比较火嘛 21 年 20 年的时候是最火的时候是的我自己本身对品牌就
就很感兴趣因为 SoulGal 投了很多的品牌都是女性消费品或者是消费品帮助女性然后我当时也是想着凭着自己一番热情想要去做一个跟 NFT Loyalty 有关的事情但是 22 年毕业的时候我就觉得哇这个市场太烂了
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找了一些投资人去找了一些合作伙伴后来发现都不是很靠谱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合适的投资人那个 timing 不是好因为 2022 年下半年就开始急转直下了有一种出 Luna 的事情或者有 SBF 那个事对吧
币圈的流动性也会差很多对对但是来了新加坡以后其实我觉得新加坡的 crypto 氛围跟硅谷的 crypto 氛围不太一样对我觉得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觉得很多在新加坡做 crypto 的项目方他其实是因为觉得 crypto 能赚很多钱
但是我当时并不是很相信通过 Crypto 解决财富自由这件事情我其实更相信的是 Crypto 这个技术能够改变很多各种各样的东西吧但是可能也是因为我没有赚到钱没有真的 all in 没有赚到钱的原因但是这个大多数人其实相信 Crypto 的第一步还是相信
财富自由这件事情吧我觉得大多数有两个首先相信钱不被别人控制对然后第二再相信说我能够通过自己积累很大的财富的那种是我觉得首先有一部分人是非常 idealistic 的
就第一批拥有 Bitcoin 的人是非常 idealist 对对那个是比较极客的一个社群然后我在硅谷认识了一群朋友虽然有一些也是在炒币但是我觉得大多数的人都是比较相信 web3 是真正能够解决很多的 it's a fundamental dissonant solution 嗯嗯
明白 web3 项目没做成后来就说那 ai 来了要不要试试 ai 的项目就典型的我们社群的目标人群左手 web3 右手 ai 的那种对正好赶上了遇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团队就加入了我自己做一个很长期的 content creator
无论是在推特上还是在小红书还是在极客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吧我也做过播客也做过 YouTube 对你的 YouTube 那个订阅号还不小就是很相信很多东西不是说帮助 content creator 解决问题而是作为一个 social media user 其实有很多的事情能够让我们找到合适的受众以及让我们的 voice 和产出的内容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到比较适合的人群
要不你再简单介绍一下你们这个产品它主要的用途以及当时特别吸引你的一个点我们产品叫 OpenCore AI
它主要的 function 其实你把它想象成你请了一个 social media manager 它是一个 24/7 on demand social media manager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你想要完成的事情再通过一个 promp 输入进去以后它就会像一个你的机器人一样帮你想你该出什么样的内容无论是在 Twitter 在 YouTube 在 TikTok
还是在任何一个 social media 的平台上通过图文或者是 music 或者是 video 的形式展现出来其实就相当于你请了一个 social media manager 帮你在做这件事情那他是会到内容写出来的这个程度还是说他直接就可以帮你发掉了他会帮你发也可以帮你转发也可以帮你去找很多各种各样有意思有需要的内容帮你做 search 都可以做
所以其实它从我理解来看就是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需要去发布内容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提高效率然后能帮你增强效果的这么一个产品对吧对
对其实有两个目的对于经常发内容的人而言我觉得大家最大的 pain point 不是你发内容因为你经常有很多内容想发但是我觉得你最大的 pain point 其实是 engage with your follower 你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 follow 其实是很喜欢你的内容嗯
但是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一直要去跟进所有的 like 所有的 response 所有的 message 这件事情是最直接最简单可以帮你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帮你通过取证账号帮你去做更多的 impression 你可以一个人运营好几个账号让他去帮你运营好几个账号不同的时间方式切换然后他帮你的 content 通过其他的模式把它让更多的人看到
那这个其实我觉得很多的团队人手不太够的项目方都还是有没有需求的对是这样的无论你是一个个体户或者是你是一个小项目方超级个体对我觉得超级个体是我们主打的一个人群对以及一些小团队的一些创业的项目方都会很需要那你们这个产品什么时候上线我们这个产品的最开始的出行是去年 9 月份我们做了三个 AI agent 嗯
今年年前大概二月份以后我们的产品现在加了一个很新颖但是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功能就是它是相当于这三个 AI agent 或者以后越来越多的单个的 AI agent 它其实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合作去帮你完成一件事情
就相当于已经请了一个外包团队而不是请了一个人那这三个 AI agent 它怎么分呢是按不同平台分就 Twitter 一个 agent 什么 YouTube 一个 agent 是这样吗现在它是按照功能本身分的那怎么个分法呢这三个我们现在其实有大概
我们现在有五个 AI Agent 了这五个 AI Agent 有三种四种不同的团队组合所以现在的我们的单个 AI Agent 比如说是 Open Twitter 它是专门在推特上帮你去做所有的运营的然后 Short Video 是帮你剪长视频到软视频的
还有一个 story videostory agent 它其实可以帮你做一个故事以故事形式的视频出现的故事形式视频那我输的比如说就是一个文字内容它能帮我去改它帮你就出一个故事视觉然后各种方面对听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所以你现在在团队里面我记得你是首席增长官然后
手机运营是吧对我的职位就是任何跟外界接触的都是我在包办团队其他人都是不出来的是吧就是在写代码是吗对团队其他人基本上不出来都是在闭门在 focus 专注的做产品做研发因为我团队本来就很小嘛
我觉得跟以前很大的大公司或者是创业公司不同的点就是我觉得团队肯定会越来越小我们团队可能最多 20 个人现在 10 个人对现在我觉得就是因为有这种 AI 包括更多的工具的迭代其实很小的团队就能做很多事情的
那你现在的话如果是比如说 Focus 主要是在运营那你们这个产品是上线之前我理解就是要发挥你这个做社群或者用户增长的这些能启动的方法过去这一年多你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这种比如说你的经验上面或者是说你自己会觉得有比较好的这种可以分享的一些的点怎么去做用户的能启动我其实深度地尝试了三个平台
我最开始尝试的方式就是推特通过个人号加上我们的官号一起去带我们的产品这种方式对于早期的产品就是号的增长还有 awareness 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这件事情不一定能带到很多的转化问题就是产品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大家可能是因为创始人本身他本来就有很多粉丝他可以让别人看到这个产品在哪做什么的但是他不一定能真正的吸引到很多人说我一定会用这个产品大家会觉得这个是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产品所以你指的那个转化就是说看到你了解到你 Kelly 到转化到真的去使用 Kelly 在 Build 这个产品这个转化是比较低的对
大家可能知道我这个看起来是个 background legitimate founder 这个人用了推特用了很多年他不是一个新的账号他也发了很多的内容以这种形式第二个平台其实我自己用了很久 2014 年就开始用了叫 Quadrant HuntQuadrant Hunt 在过去的半年里也被很多出海的
创业者创业团队也一直在用我们 12 月 20 号 21 号那一天周三做的 product hunt 的冷启动当时其实我们还有 waitlist 然后我们不是所有的 feature 都已经 ready to go
但是我们当时在 Protohan 做轮启动发现阿里其实有一个产品也当时在 Protohan 在做轮启动我们发现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的流量就是 organic 的流量它的 organic 流量其实是一个肠尾流量
比如说大家看到你的产品大家在 partner hunt 上听说你的产品做的还可以首先回来你的官网然后回来你的 waitlist 后来因为我们当时其实做的结果还行就是做了大概前五当时这个前五是怎么排就是那段时间还是一周还是什么一段时间还有 4 个不同的榜单日榜周榜月榜还有一个是全年的榜叫 golden kitty
然后他都是按照投票不全是投票其实也非常看重留言的回复然后也看重是谁去留了言所以这几个权重都非常的重要我们其实票拿的不是很多因为我们本身团队就很小我们也没有花了任何的钱去做推广上人拉票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那拉票
我记得你在我们群里有通知大家去 upvote 一下对基本上就是我在群里各种各样的群在我的 linkin 上在我的 facebook 上在我之前的同学群里在我之前的那些硅谷的群里面一个一个拉票把能用的 resource 都用上对因为我们票不是很多其实当时只拉了 200 多票的
但是因为我有很多之前的同事就是在硅谷的同事或者朋友他们也用了跑道行用了很多时间所以他们权重比较高对你觉得现在权重高是可能就是现在权重高然后第二天你就会上日榜就是比如说你前四个小时他不会公布你的票数第四个小时以后公布你的票数以后你就知道你能不能拿到了前三或者是前五啊
因为如果你被放在 Fisher 在主页以后呢大家就是 automatic 就可以看到你这个项目是在 Parlahon 前三名前五名这样子就是容易被大家 discover 到对是的我觉得那天 Parlahon 有个 bug 原因是因为我们其实在前四个小时没有被公布票之前一直都是前二不是我们就是阿里基本上就是我们俩这个你在跟一个阿里的心肠聚聘
对,我已经忘了他们做什么产品了我们其实一直都是前一或者前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四个小时以后没有被 feature 到主页然后我当时就急了我就给那个 CEO 发了个小推特发了个 DM 我说为什么我们没有被 feature 到这个主页是不是有个 bug 他说我来看一下你是直接给 product punt 的 CEO 吧对然后我就在推特上 DM 他他很快就回了他说我们看一下后来我们就被 feature 到主页上但是已经太迟了
明白明白好像是有个时间周期的比如说那天早上几点开始到几点是一个周期对其实是从 PST 就是 Pacific Time 的凌晨 12 点到第二天 12 点就是 24 小时那个天明白明白所以是在我们东八区因为我在新加坡所以是从我们的下午 4 点到第二天下午 4 点你说带来很多 organic 的流量的话就是因为上了这个榜之后大概一天能带来多少的
就是试用注册的用户我们当年看了一下我们的 waitlist signup 至少有几千吧因为它是成为因为 Protohome 帮你 feature 了它的 newsletter 其实我觉得后面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就是一些很大的 newsletter 就是做 tech AI 方向 newsletter 它都会 feature 我们
对这其实帮我们连了更长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一直都收到很多各种感觉这个点是没有想到就是说你只要是在 Product Hunt 的一个榜单上所以这些热门的 newsletter 博客媒体也会去把你相当于收录进去他最近发现的一些新产品是的 OK 这个点还挺好的没想到
然后我的顺藤摸瓜的就是关于社群有关的点我是发现那些很多很大的 newsletter 因为我就去看那些 newsletter 了嘛我发现他自己还有他自己的 discord group 或者是 telegram group 对 是的一般都会做一些私语
对量大了之后这些 Telegram Group 和 Discord Group 其实你在那个里面再去分发一圈其实就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流量对而且很精准而且很精准所以这些都是就依靠 product 然后你有连接了很多相应的媒体账号以及他们的私域的流量
是的你刚才说就是剩下后面的一个月的时间给你们都会稳定的每天带着注册是吗对能查到是从 Product Hunt 转过去的对我们是可以看到当时我们是 waitlist 的 waitlist 的时候其实我们问了用户从哪里来的然后他就跟我说我们是从什么 newsletter 或者什么我觉得大概 40%50%是从 Product Hunt 的流量本身来的后来有 20%30%是从不同的 newsletter feature 我们也来的
那段时间你们主要就是主攻这个渠道对我们没有做别的东西 Hacker News 其实我当时也做了 Hacker News 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其实 Protect Hunt 大家还比较了解算是一个极客们发现新产品的这么一个地方那 Hacker News 是更像一个媒体 Hacker News 其实更像是一个 Hacker 喜欢看新闻的地方如果我这么理解极客新闻
或者什么恢复新闻之类的对对对它就是一个即刻开新闻而且非常简单也没有图片它就是一个标题如果你仔细地发现这个 Hack News 它从 2013 年或者是 12 年更早吧那段时间出来以后
对整个页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你可以看到它这首页就是二十几个标题然后这个标题告诉你它是什么然后用户就会点那个标题它就会到那个主页上去一般大多数的东西它都是一些样制一些什么 tech 的 framework 或者一些 tech 的 industry 里面有些 big news 也有如果你比如说像我们的产品像 feature 它最开始其实是 feature yc 公司的因为它的整个的 url 是 news.com
YCombinator.com 它叫 Hacknews 是 YC 他们做的吗是 YC 他们做的哦难怪了那用户量上来讲的话我不太了解就是 Protagon 和 Hacknews 他们的那个比如像他们的日活啊或者是总的用户量哪个会比较大
Hack News 非常的少说实话 Hack News 因为非常的精准所以 Protagon 台相对来说更主流一些更主流一点 Hack News 更小众一些是的 Protagon 因为毕竟如果你不是纯做技术或者做科技行业的你可能还也是可以整到一些 Productivity tool 或者是一些 Design tool 这种各样方向或者有意思的产品比如说在疫情期间 Protagon 里面最流行的一个 Community 就是 Nomad List
Nomad List 很有名好像有一个应该是独立开发者他是靠做这 Nomad List 就赚到了 100 万还是他最开始就是在换航上 launch 的就是很多人看到当时疫情大家都想探索一些有意义的 Nomad 可以做的这个 productivity toollocation 这种东西对我当时就是在这个地方看到 Nomad List 了解了解
OK 所以后面你们找了 Hacker News 怎么样把你们的内容放进去的 Hacker News 的权重很难做的原因是因为就是不光是我们我觉得是 Vicher 公司本身或者产品本身不是一个 core value proposition 就是你不是在 Hacker News 上去看一些新的有意思的公司或产品你是在那边看新闻的看有意思的新闻或者很早以前比如说九几年的一些新闻突然又被搬出来了
就是 Hack News 如果你不点那个大链接在旁边有个小的链接你是可以在地方跟别人一起讨论关于这个方面的新闻的那如果你是做一个广告把公司的产品发在这个 Hack News 上本身的流量就是不高这个
这个广告是属于你们给 Hackney 是付费吗还是就是你 post 上去就是 post 上去就比较像是论坛里面有然后发一个自己公司的广告那个用户就不一定会特别特别感觉是的不是特别的在这个流程里很自然是的而且它是需要比如说大家看到这个名字以后因为一般如果你是 Future 公司的话你还会有一个 show H N 就是 show Hackney 说明你这个就是为了公司打广告用的
然后你要稍微写一下你为什么把这个发上去什么什么但是都是以传闻字的方式别人看到这个东西可能会给你 upvote 如果你的 upvote 多的话呢可能又会被更多人看到但是现在 AI 产品那么多我个人觉得如果只是放在 Hack News 上跟别的各种各样的这种炸裂的新闻比或者大家想要讨论什么 Mistral 里面有什么样的是那种 scandal 啊或者是 Facebook 里面 scandal 这种新闻比吃瓜的新闻对啊完全厌恶
在里头没有人看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比较 focus 的比较小众的一个流量池但是我个人觉得它不是一个非常适合产品做宣发或者做冷启动的一个地方我在想会不会就是 PollardHunt 的 user 其实已经基本可以覆盖到 Hacknews 里面的 user 有可能它就是它一个子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在 Project Hunt 上就好了是不是对我不能完全确定 Project Hunt 和 Hack News 的用户大的交集因为我个人觉得看 Hack News 的人还是比较低 key 的他们就是只是对科技新闻科技的纯那个文字类型的东西感兴趣他们也不想聊些什么其他的或者不想聊天就是为了看新闻用的
OK 所以你们最开始比如说做了这个 Prada Hunt 然后又尝试了 Happy News 后面的话你们还有再尝试哪些渠道你觉得是比较主流大的渠道然后你觉得比较无耳可我自己后来其实一直在专攻 Reddit 为什么呢 Reddit 还是一个比 Prada Hunt 应该更大一点的对 Reddit 上的流量非常非常的大
Reddit 上的流量也是非常有技巧的我自己也是听另外一个播客听到了一个公司叫 Starter Story 这个公司的例子 Starter Story 对就是这个播客名叫 Starter Story 这个网站的名叫 Starter Story 这个网站的名叫 Starter Story 它其实最开始就是在 Reddit 上出来的为什么它从 Reddit 上出来这个 Starter Story 是讲什么呢就是讲这个 Founder 他
在疫情期间他也在探索各种各样的 site project 然后他当时通过自己的技术他做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其实有点像是一个 newsletter 或者 blog 的形式但是他做的方向很垂因为当时疫情期间很多人没有办法有工作其实大家的 salary 非常的低需要去开始 to figure outwhat the site hustle they can do 所以他就开始 interview 很多人他们的 site hustle
怎么样那些塞好手可以赚到钱塞好手就是副业嘛副业这些副业其实很多人后来真正的变成他们的 full time job 了就是变成他们全职的工作了比如说各种各样的一些卖情趣巧克力卖赚到了一个 million 的 AR 卖一些 T 恤怎么样卖这个 T 恤或者做什么 leather bag 这样的一些非常非常 niche 的一些东西垂非常垂就是做一个特定的人群然后做一个产品的这个
对 是的然后他就 interview 这样的人然后写得非常 in-depth 像一个 blog 这样的东西在 reddit 上 OK 主要就在 reddit 上后来他把这些在 reddit 上写的帖子搬到了他自己的网站上去 OK 所以就相当于他在 reddit 能启动然后获取了公寓流量后面就明天的一个官网有个私域流量对对他最开始带其他的就是 entrepreneur 这样子的 community 在 reddit 上发
后来呢他自己就做了一个 subreddit 叫 start a story 然后大家就看到他发的内容进了他的手法然后发现他自己还有个 subredditOK 我其实是一直特别想研究一下 reddit 的啊
因为我们去年我们的 newsletter 的获取流量路径你知道的吗都是从推特来了因为推特还是有蛮多中文的用户的但是我研究了一圈 Reddit 虽然它的流量也很适合 tech 的人群包括像 web3 和 AI 的讨论其实现在好像很多 AI 讨论主要在 Reddit 上也会更加 engage 一点
但是我看了一下好像基本没有太多的中文用户是吧就中文的流量是不适合在 Reddit 上引的但是你如果是说你就要海外英文 English native 的 user 的话那如果是一个 tech community 还是蛮适合在 Reddit 上引的我不知道我就理解是不是正确我觉得其实是有 potential 的因为 Reddit 它就是个论坛
好多好多年的古早论坛最近是要上市了吗我觉得就是个论坛论坛其实不分语言不分人种不分你的地域我觉得现在我自己没有主要去关注一些 reddit 上中文上的内容我知道应该会有但是我不是很确定我觉得是可以探索就像你做你的推特的中文内容也是一样的你越做的越多你就会越看的越多
你没做之前你其实也不知道有这么大的 Reddit 中文社群在推特上理解所以后来你们在 Reddit 上你们是主要在比如说像 AI 一些的大的那种 Reddit 上去发帖还是说你们自己维护一个 Subreddit 其实就相当于就是你怎么样去做好一个账号了怎么样这个账号从零做起这个目的的其实我们的产品也是在做这个方向的嗯
我觉得第一步根本就不是发帖第一步是好好的回复别人的帖子还是做那个 reply guide 的这个策略对 engage 互动一些大账号是的如果你自己去发帖我就比如说如果你是个新号你去发帖你在一些什么很大的什么 sass 或者什么 entrepreneur 什么 micro sass whatever 这样子的这种很大的 separate 里面几万几千人这样子几十 k 这样子这样的 separate 你发帖根本就没有人看
因为 reddit 上的 moderator 的 rule 很 strict 他看到你的帖子有一点点 value 他就把你帖子给删掉就是违规是属于什么发广告就是违规很多很多是这样子的如果你可以看到你本身就是广告的意愿比较高的话就会把你删掉
那比如说像以你的这种产品为例你会去搜索什么就是比如说搜索一些关键词 social media 怎么去提高创作者的这种 productivity 是吧我现在脑补就是比如说我会搜这样的帖子然后你会在下面回复说我们现在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或者你是不是要尝试一下这种类型的方式这么一个流程吗我一般都不推我们公司的产品我一般就是作为一个 good reply guysgive them authentic answer 因为你就是做个人账号
不是个公司账号我其实开了我们的 subredditopencourt.am 就是类似于 start a story 类似的方式 OK 就是我开了我的 subreddit 在我的 profile 里面但是我平时大多数的时间是真的给大家一些我们看到的一些 social media 上的 strategy 是不是好用或者帮别人 upvote 这种方式啊
明白了还是做个人 IP 的这种思路然后个人 IP 是打造一个专业去增长社交媒体的这样一个形象我理解是的然后我其实最近学到 Ready 里面的一些 community 的一些也不是内幕吧因为我长期在几个 sub-ready 里面其实比较活跃然后我就一直在观察其实有一些 sub-ready 有一些人发的帖子他永远都有很高的 vote 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其实内容做得很好发的内容很好
很有教育意义但是他有时候也会帮别人做一些 product hunt 的 launch 然后他每次帮别人发 product hunt 的 launch 都可以拿到很多 high vote 我就觉得很奇怪后来就给这些人发了私信就开始跟他们聊起来了后来我发现很多的 subreddit 的 community 都是相连它其实背后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 community
他们都是相连的比如说 Girls Hacker 或者 Girls Hacking 他跟 SaaS 还有跟好几个 entrepreneurship ride along 这几个 community 他这些 moderator 都是 connected 他们都是 know each other 他们就是线下见过的是吧对有点像你开始说的这种女性社群我们可能都线下见过那我在 reddit 上看到你我就来 vote 你或者是我知道你发的不会是一个垃圾内容
就是 we have really established a trust 所以其实还是他们可能在某一些社群里头一起的对他们可能当时同一个时间或者是说他们通过了某种方式在线上认识了其实我发现这些人很多都是印度人
是吧就 Reddit 上面的就是 tech 的很多都是印度人是吧 interesting 这个我还真的没有太多观察我之前就是玩 Reddit 我玩的也不算多了就是有在研究他发 NFT 的时候我就有进去看了一下他的 cryptocurrency 然后 NFT 还有他自己的 digital collectable 的一些的 subreddit 我自己的总体感觉我就觉得比推特更友好就是大家更 friendly 的那种 vib
就推特会比较 drama 一点对吧就是我骂你会更有流量就是吸引眼球或者争论而且大家都特别有观点但 reddit 我感觉大家就是比较 warm 比较互相支持对方的那种感觉那个社区氛围因为 reddit 上是 100% anonymous 没有人有什么 title 啊什么东西的
大家唯一能看的就是你是 reddit 的多久你发了多少个帖你给什么样的帖子回复过所以你在这个社区的贡献其实更大的权利对社区贡献是最大是唯一一个你知道的东西其他东西你可能都不知道你可能要拼凑不同的东西回复的东西可能大概知道这是谁什么样的人类
但是我觉得推特上还是有一个人设在那里的还有就是说他在社会上真实的一个地位或者是名声其实是会映射到的是在社会上的所以 Revy 上我觉得大家会更多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真实的话
无论是你对这个产品本身就是 first impression 或者是对一些事件我觉得记忆最深刻就是在疫情起下 2021 年年初的时候 Wall Street MobWall Street Mob 是什么意思 Mob 是黑帮华尔街黑帮这是一群小散户就是他们这个 reddit 群把 GameStop 和 AMD 给烤火的 OK
可以散户的力量真的就是散户的力量然后其实在 reddit 里面就是一个非常维续非常非常良好的百度铁拔吧还挺难得的所以你后面就是经常花时间在 reddit 上相当于去提供高价值的这种回复和建议是吗对我也其实会做一些调查有用户其实就是你刚刚说 social media 嘛嗯
大家在社群里面会发什么样子的困扰其实我觉得大多数的困扰就是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号做不起来为什么做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 instagram 的号为什么做不起来或者是 youtube 号应该具体发什么样的内容可以分享这种东西而且最初的一百或者一千个粉丝是最难的就是最难坚持的
那这部分你自己观察过吗就是它对于产品的转化怎么样还是说你其实更多的是在上面去解释一些用户或者是说做用户调研我其实更多是现在在做一对一的 conversation
从上面认识的一些人然后可能转到私信里面然后大家互相去加一个一个去加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产品的阶段不是需要很大的流量不是说需要滔天的流量来告诉我们就有很多用户来用这个事情而是需要把产品打磨得更细致把用户的几个痛点能够一下子抓住然后把它转化成一些付费用户
理解所以你现在有这么多的渠道你都在测试啊包括你现在还在小红书上也有一个社群嘛最近几个月开了那你这个经历怎么分配的我看你们这个产品还有 discord 然后我进了你们这个 discord 以后发现你也是那个 moderator 我就是一直在各种各样 social media 上当互动嘛我觉得你其实最值得分享的就是如何让 Kelly 在多个 social media 可以
有效的运营对我感觉就是自己的精力一直花在各种各样 social media 上是比较多的小红书其实也是最近几个月在努力的做就是大概两三个月吧对因为我也看你们有一个海外产品的增长社群嘛对那个里面的人也是进的比较快的在里面也经常要恢复所以你现在这几个平台的精力是怎么分配的
就是主抓那几个你自己会选主要还是在推特上比较多推特还有我的小红书还有极客上是比较多的 OK 所以 product count 和 reddit 你觉得是之前比如说在 launch 的时候阶段性的去 launch 产品的时候以及去调研用户的时候是动的是动的所以主流你抓的就是推特小红书跟极客对其实现在极客我也不是很多了不多 OK
但你在极客 follow 还相对于也是一段时间努力的发内容就是那一段时间极客上涨粉的数字就比较大社交媒体就跟锻炼一样最近举铁了一下然后涨点肌肉这样子我觉得在小红书上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小红书可以帮你找到很精准的流量
很精准的人群就是你会感觉他的推荐算法其实还是蛮好的是的因为我之前在招聘一个增长我们其实还在招聘增长运营我又是比较佛系的去做招聘增长因为我当时也没有写这一笔我就是在小语书上发了两个帖子一个是图文帖图上面有文字介绍我们这个公司介绍我想要找什么样的人嗯
第二个帖子就是以视频的模式去讲我们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就是找什么样的人后来就招引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人从后台找过来对对对都是从后台找过来看到我的帖子上说感兴趣然后我觉得这个点是让我有点意外的就是我发现小红书上找工作的人其实非常的多
有看过男女比例吗有有有女性还是比男性要高的高很多的对所以你小红书是发中文极客也是发中文推特是发英文对现在是这么个定位对不对是的那推特上会发什么
推特上现在我一半是让我们的 AI agent 把我发推特已经用上了然后一半是我自己也是回复别人然后有时候会发一两个我自己使用的时候的啊哈 moment 因为我不想做一个经常给大家安利我们的产品这样的一个我觉得推特上作为一个好公民就是你是一个鲜活的人你不是每天发你的安利的产品我觉得任何社交媒体都是这样的对就是你在这个社交媒体做你自己就好了
如果你太带货的话大家还是会看得出来的是 是的 是的我个人觉得推特上那些 building public 这个风浪啊其实就是一种比较 hacker 带自己货的方式它适用于一些人但它不适用于所有人
所以现在的话你自己在这个增长上面你们会遇到阶段性的评仅吗还是说目前来说你这个进展用户的增长或者包括你对用户需求去调研这么一个进展是比较符合你的预期的呀我觉得是有零到一的增长永远都是一个就是有时候你觉得你自己走的是对的觉得快走到那个一了有时候你就觉得怎么感觉好像没有走通这一块
我觉得我们最近这段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阶段我感觉我已经走到零零七五了零零七五这么精准零零到一是不是快到了呢我也不是很确定但是我觉得增长就是这样的一个方式比如说跟你们阶段性的这个 milestone 比如说我们到二月底或者到三月底要增长到有多少的用户来 try 我们这个产品给 feedback 什么什么的就是这种的阶段性指标你们当时有定过吗然后现在的预期是怎么样
有有我们其实有定我们其实已经收集到很多很不错的用户反馈了
在我们前期就 product hunt 的 wait list 这段时间以及我们自己后来一对一的跟用户反馈跟交流这样的东西我们收到很多很有意义的对产品的反馈这也是我们最近在反思说是不是产品做得太广了没有做得特别深我们决定现在要做得更深把一两个 AI agent 的产品打磨得透对 打磨得透能留住用户以后再去做其他的
一些比较 fancy 的东西明白明白所以现在你们的结论会是说主攻哪个方向呢你们目前来看就是比如说你有三个 bot 对吧三个 AI agent 那现在你们会更加聚焦的是在哪个上面先去解决哪个需求在你们看来是目前用户最痛的点两个其实那第一个跟第二个的 party 可能还不一样第一个是非常非常高
我个人感觉还是在推特上的运营就是如果一个 AI agent 能够把你的推特运行很好能符合我刚刚说的两个第一个是能够帮你很好地去做你的 engagement 你不想做的 engagement 但是主要的内容其实你还是可以自己去做一些创作内容分享这样子
第二个就是它可以真正的帮你在扩大流量这件事情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内容这两个事情是我觉得在职业媒体上很痛的一个点尤其是推特其实是以文本为主的它没有图片它也没有视频它可以加图也可以加视频现在可以了对但是我觉得还是一个以文字为主的一个平台
我现在想把这个 feature 给专注的做好无论是作为一个海外的 solo entrepreneur 独立个体或者是你一个小 b 的上户你都需要在推特上做一些运营会比较 focus 是英文的吗还是说中英文接都可以主要还是做英文的那我们以后也可以是一个 web3brand 的英文账号就是可以用你们这个来运营的像我把我已经有中文的那个放进去对对对是的是的可以可以
然后第二个其实就是我们也有一个 Instagram 的 agent 这个 Instagram 的 agent 他主要其实以发图为主他帮你发图从做图到发图全自动都是他自己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因为现在他图还是比较 AI 所以他没有看得特别像什么达里或者 Meet Journey 那种
对对对就是很 AI 的图因为 Instagram 上面主要还是以一种真实感对吧对真实感无论是你的品牌还是个人你都是以一种真实感真实的感觉或者是跟你这个人生活或者是什么东西有关无论是你卖个货比如你要卖一些什么家居用品你还是想要一些比较稍微真一点的图片
或者是跟品牌本身有一些相关的图片去发而不是打一些非常 AR 的图片理解理解那你这个 agent 如果做出来的话其实小红书也可以发小红书的图片我觉得调性还是有接近的地方是对对对那除了这些的社交媒体渠道你现在会花很多精力在一个社群的私域流量的这个上面吗
之前有想过但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对于我们产品而言这个思绪流量还是太早了我觉得思绪流量是沉淀从你真正的产品无论是你是 newsletter 还是其他的东西的沉淀下来的结果它是作为一个留存
和活跃的一个东西但首先如果用户他没有办法很好地用你的产品他觉得你产品就一般他不会来你的思域去跟你说我给你的反馈什么的他都可能只用一两次就走了对就走了但是如果你比如说你们这个 web3branding 你们内容本身无论是推这还是在你们的 newsletter 上都是非常非常干货就大家都可以看到花了很多心思大家愿意持续地来看持续地所以才愿意进你们的思域群去讨论的
就是我觉得产品没有到那个阶段 OK 所以更多的还是话在说就是通过在社交媒体上获取反馈把产品重新去打磨然后再做迭代的这么一个过程对还是在实践这个 Building Public 的一个过程对我觉得你刚才分享的里面有一点特别好的就是你在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里面都会主动的去给人发私信去 reach out 不管是你遇到平台上的产品问题还是说你看到有些大账号的话
做的比较好的你就会去跟他们交流是吧对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 social media user 你虽然看别人发的东西是一回事但是我觉得真正想要得到无论是产品的 feedback 还是想要进入更深入的 connection 你都是需要跟别人进行私下交流的比如我们两个也是一样对反正我们也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认识的对我觉得这个方式是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一个而不是说我在上面就是可能
可能无敌动的花时间刷推刷那个 InstagramTikTok 这种更多的其实还是用这个平台能够把上面你觉得跟你可能有合作关系的人给认识到或者是说能从你觉得比较厉害的人身上学到东西是的其实我有时候给那些大 V 发消息比如说我想尝试着去推我们的产品但我不是想要卖我们的产品我也不是想要 Hard sell 如果你想用我很期待你的反馈如果你说我不想用这个产品
我说完全 OKIt's OK 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回复了你说你不一定会去做 feature 我根本就不 care 你现在做不做 feature 我觉得现在最重要就是要把产品打磨好最重要所以今年的话展望一下接下来的更多时间还是主要会是把这个产品的流程就是新的一些功能包括更加聚焦更加垂直的去做好更聚焦把一到两个 feature 的这个流程率给做上来
是的这个是我觉得今年最大的一个目标就是找到我们的 PMF 越早越好这个是一个 AFAP 的 goal 如果明天能找到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把 1 到 10 这个部分我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是 10 到 100 这件事情我觉得绝对是比 0 到 1 这个部分要容易做很多如果今年能达到这个目标或者是越快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今年的最大的 goal 就已经完成
所以你们现在自己会觉得说目前来说是先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然后能获得反馈但是自己的评估是觉得这个产品还没有完全的满足到大部分人的这个期望是这么一个阶段对吧
我觉得现在这个产品只能是及格但是及格是不够的现在大家因为各种各样的 AI 产品太多了及格这件事情是不能留到让用户想要付费的他可能来玩一两次就不玩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能达到 80%就是 80 分那用户肯定是对产品有更大的预期所以他才会持续地来给您反馈使用他才有可能愿意付费所以我觉得我们产品现在正在走从 60 分往 75 分往 80 分之间
那你们怎么看像这种 agent 如果有很多的这种大文型公司对吧就是 GPT 它有个 GPTS 就是一个帮你发推的比如说单点的这种 Bot 对吧或者这样的一个 AI 的小程序的应用你们会担心这样的竞争吗你们会怎么去防御说只做我们能做的然后别人做不了的一些的功能
我觉得是两个方向吧因为我们团队其实很早以前就思考了一个问题万一大模型做这个事情怎么办或者是说有一些比如说现在开源的大模型然后大家基于它上面再去 build 了一些非常小的应用但是可能独立开发者就能做完那些会怎么办我觉得我们这个产品最开始我们就连创在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想首先我觉得大模型是不太可能去做这个方向的事情的
因为大模型它有点像是人的大脑因为大脑才刚刚开发 30%到 40%大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开发
大脑还有很多很多的潜力需要去做那大脑它可能越来越深的可能就想要去做芯片那个方向如果我是做大模型的话我可能不会是往我的手和脚那我们 AI 其实就是作为一个人的手和脚这个手和脚怎么样做好跟大脑我觉得不是它想发展的方向这是一回事大脑对你来说是个补充的方向大脑
它发展的越好你们手和脚是可以接上去的而且他们就算 GPT store 发布了以后我们也可以在那上面发我们的小 agent 的一种形式在那上面然后从那边其实获取流量
到你的主产品上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就是大脑其实还是比较被动至少是现在而已那 AI Agent 是一个比较主动的形式就是你不用一直给它发很多各种各样的挑事啊 command 啊或者是根据它给你的结果去挑这个 AI Agent 它是会根据它不同自己在这个比如说在 Twitter 或者在 Instagram 上遇到的问题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它现在
它现在已经到了一些我不需要给它发指令的事你不需要反正只要给它发一个指令告诉它我要完成什么事情它会自己去做这件事情这个还挺有意思的就比如说我发的指令是所有在我这一条下面回复的人你都要给它点个赞这种它就是可以自己去做的对吧这个是可以省很多时间对所以它是一个非常主动的形式它不像一个大脑它是让你不断地去把它调调调对
就告诉他这点不对或者是一点需要改什么东西的所以那些小团队呢就是我刚才说一个方向是大脖子另外一些对对对那种特殊的小的团队
我没想过其实现在我们发现有很多专门做推特上的一些功能做的非常好的就最近一些出来就是 IndieHack 做出来的我觉得我们的优势其实就是因为做的广而且它其实有很多 A&A 一起在协作做一点事情的网络效益就是社交就 network 一般会更长久更大
因为你越来越多的 AI agent 的协作它越来越多的 skill set 就会 add on with each other 它不是在解决一点点的问题如果你只是解决一点点的问题你其实要用很多不同的产品对我现在做很多东西都是一个比如收藏简案然后七八个工具一个一个对 AI agent 协作网络真正的目的其实为了解决这件事所有的事情只要一键你只要 8 个 prompt 就可以把你做完成了
你都不用再去找或者用很多工具就是他来组织这些工具来帮你串联系来做这件事好啊我觉得我今年之内还是要试一下这样的我们期待你的 web3brand 的用户反馈可以可以可以我觉得推特我还是蛮有兴趣的其他因为我没有太固定的工作我觉得这个就适合比较有固定工作的
我觉得是可以探索的就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 story agent 做故事的 agent 最开始我们得到这个 inspiration 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 YouTube 上看到很多那种没有特定人设的账号它专门发的就是一些比如说睡前故事有啊有啊这个需求量很大对对对还有一些什么一次给你讲一个什么动物之类的对
或者什么 meditation musiclow-fi music 都是这样的一种账号现在通过这种 story agent 很快可以把你做出一个故事你都不需要去 collect 这种这样的内容我其实是在想这个东西它会不会时间长了之后大家都这样做以后这个并没有办法吸引到流量现在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我觉得账号做垂了是一定会有流量的
但是如果你做的太偏太广不论是你这个 story 本身的主题比较广你可能也吸引不到流量我自己最做一些调研我发现有一些比如说我是 TikTok 还是 YouTube 就是拿 TikTok 来举个例我最近也在看 TikTokTikTok 上的一些比如说专门分享一些 motivational quote 是一个短视频
我知道那种其实你知道那个 Jack Butcher 之前我们 web3branding 有写过就是发了很多 NFT 的但之前他应该算是 web3 里面现在头牌的设计师就很多书的封面不也是他来设计的吗因为他有个 design agency 所以他在 Instagram 和 Twitter 上这个叫 visualize value 他的所有的设计就是说他把名人的 quote 做成视觉化然后是有他自己的风格的
所以每次都是一张这样的图片然后比如我 quote 一个 Navo 的一个什么什么话但是我是把它重新组织了一下变成一个视觉上来理解 Navo 这句话这个就是给他带来非常大的一个粉丝现在用备言组应该比较容易我觉得可以尝试去做这样的号我不是特别确定就是我现在还比较纠结的一个点就是我前阵子不是也有分享就是我看那个 Chris Dixon
他接受采访因为他现在新书出来的时候他不是他自己是一个那么多年写作的很厉害的一个日子嘛所以就是那个写作博主就是那个 David Perrault 采访 Chris Dixon 的时候就问他说你怎么看待现在 AI 来替代创作者或者 AI 来写作这件事情然后他觉得说他还是蛮相信人写出来的东西他说
在互联网上大家是有自动的识别能力是能够看出来你人写的东西和机器写的东西的人的那些内容的那种真实感对这种真实的质感其实还是 AI 比较难去模仿的所以他觉得可能 AI 更多的还是辅助我有一些灵感的最后写还是我自己来写我同意所以我现在不是特别确定就是说我真的 100%时间都不用花了然后 AI 就能帮我把我的内容给做但我觉得你刚才讲到就很多
互动啊执行上面的提效是我比较答应的它真的生成一个全新的内容然后这个内容还能让大家感觉到特别的 engaging 特别能有共鸣这个点我还没有特别的能相信因为我觉得这个里面还是得有很多人的因素在里头我同意我同意我觉得它暂时不能太替代人所有的创作东西如果你作为一个长久的 contact creator 你对你自己的粉丝或者是你对你自己的内容是很 proud 的
你不想让 AI 去 take over 你的所有的这种 identity 的这些事对对是的
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在 social media 这样一个有 4.9 个别人的 social media 的 user 全世界有这种各样的平台你的 attention span 主要的问题就是被那些比较小的那些互动的东西所占据了但是如果你不用花那些时间去跟那些小的互动你可以把一些这种互动变成 offline 或者是 have a value conversation 其实你把时间省出来是为了这些东西
是的没错就我现在是比较扳这个省时间的 point 就是你刚才讲到的两个点你会 focus 一个是省去你很多的这种 interaction 啊 engagement 执行的时间第二个点是我觉得需要 try 的就是怎么去扩大你的这个用户人群怎么样通过你们的一些分析啊或者是什么然后把我的一个账号可能现在只有几百个 follower 的然后找出类似的再帮我去扩大然后把它
然后他给到他们这个我还是蛮有兴趣的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值得去验证一下是的 OK 知道你们现在做的这个事比较大的价值了今年的话你就是除了在持续 build 的这个 AI 产品以外的话
你自己也是作为一个超级个体嘛对吧然后你自己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探索或者去接受信息的来源或者是说给我们这个节目的听众可以推荐一些你自己觉得比较好用的工具比较好的一些的内容的信息来源怎么去了解到这个海外的产品的增长你自己会主要关注哪些的渠道那
基本上所有生活都在社交媒体凯琳和 Simon 的 KellyBot 是吧对所以我大多数的来源或者是我大多数的知识都是在社交媒体上采集的精华我自己想要了解的更多或者了解更深然后我在通过关注某一些就是比如说我发现的一些话题我可能会听一些 podcast
但我现在听 podcast 我听的是比较深入聊的比较深的一种 podcast 我之前在极客上有一个帖子有一个回复大概已经有 100 多个 like 了后来我把它放到讲座也发了一个 like 非常多就是大家在聊这个信息源是怎么回事我觉得信息源就是像我刚刚说的一样我最开始的信息源在推荐信息源就是我包罗了很多 VC 然后我就看了根据他们发的帖子还有他们点的回复然后去找他们的信息源对
你是更多 follow 人的对跟人有关的那比如说你推特上你可能最关注的一些在你们这个领域的投资者
投资人或者是 builder 大概是谁我其实现在看的最多就是那三二过的就是你之前有给我们推他那档节目对对对是吧对他那个 VC 叫肯定是对对 VC 叫肯定是 podcast 叫 no crime 这个播客是吧看的更多的是他因为首先他是个女性投资人而且他自己投了 AI 投了很多年他投了很多年他投了很多年 AI 他好像投了说投了 11 年的 AI 了他原来在 Greylock 做 GP 当时我就 follow 他
其实还有一个我不知道大家知道这个公司叫 Skill AI 你有听过这个公司吗它有两个很明星的亚洲创始人那个南京亚洲人叫 Alexander Wong 就很年轻的那个我知道对对对他另外一个我忘了他名但是我一直 follow 他各种各样的东西他另外一个合伙人我忘了他名
但是我一直看她的推特因为她后来做了一个 web3 的公司是专门做 content creator 叫 Passe 我也经常 follow 她的推特上的内容首先她是个女性创始人然后她的内容就是很 personal 有时候很 personal 有时候 very cynical 有时候也很 sharp 所以我很喜欢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亚洲女性创始人我觉得她在推特上的 voice 是很 strong 的我觉得她本身能力就很强
而且他做的又是跟 creator 有关的事情他们公司最近融了一个 Series A 一个很大的 Series A 然后我就我一直在管理他的这个东西
那我觉得今天凯莉的分享其实还是蛮多我自己的 take away 我觉得这一期应该叫做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或者是利用社交媒体来把你的产品更好的去推向更多的人去打磨你的产品这样的一个视角吧对来跟我们分享了很多这个如何去使用各个社交媒体渠道各个社交媒体渠道之间用户啊包括他的一些特征的不同点
她自己的一手经验所以今天非常感谢凯莉做客我们地网狗狗的播客也希望之后凯莉的产品包括创业有新的进展的时候可以再来上我们的节目再来分享谢谢 Ruby 感觉非常开心感谢凯莉的时间谢谢
以上就是这一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欢迎在苹果播客小宇宙 YouTube 和 Spotify 上订阅留言和评分如果希望进一步交流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websrebrand.io 加入读者社群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