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Vol.475 专访《破·地狱》导演:人生倒计时,奔走生死间

Vol.475 专访《破·地狱》导演:人生倒计时,奔走生死间

2024/12/16
logo of podcast 电影不无聊

电影不无聊

Key Insights

为什么《破·地狱》的前48个版本都是sad ending?

导演陈茂贤最初认为失去才会让人懂得珍惜,因此坚持了前48个版本的sad ending。然而,黄子华多次劝说导演,认为电影工作者有社会责任,应该传递更多希望。最终,导演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前决定采用第49个版本,赋予影片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破·地狱》中首尾呼应的灵车象征什么?

影片开头,黄子华饰演的道生是被动地乘坐灵车进入红磡殡仪馆,象征他被死亡和悲伤所困。而影片结尾,他主动驾驶一辆红色奥迪离开红磡,象征他从死亡走向新生,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重新理解和积极态度。

影片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有何深意?

片尾引用的白居易诗句“自举二手急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抖首够会医,杜托生死轮”总结了影片的主题,表达了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放下执念,超脱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这与导演的佛教信仰和对生死的理解一脉相承。

影片中道生和文月的和解是如何体现的?

道生通过破地狱仪式帮助文月与父亲和解,但更重要的是,文月通过这一仪式与自己和解,释放了压抑多年的情绪。影片结尾,文月在澳洲与哥哥的合影中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象征她放下了过去的伤痛,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中殡葬行业的细节是如何呈现的?

影片在香港殡仪馆实地拍摄,展现了殡葬行业的真实细节,包括尸体化妆、搬运遗体等流程。导演还亲自观察了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并将其融入影片中,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冲击力。

影片中母亲保留儿子遗体的故事是否有原型?

是的,这一情节基于真实事件。原型是一位女儿因无法接受父亲的离世,将其遗体保存了一年左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父亲“复活”。影片中改为母亲对儿子的执念,展现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和对死亡的恐惧。

影片对中国式父女关系的批判体现在哪里?

影片通过文哥和文月的关系,批判了中国式父女关系中缺乏沟通和表达爱的现象。文哥直到去世前才通过信件表达对女儿的爱,而文月也在父亲去世后才真正理解并放下对父亲的怨恨。导演希望通过这一情节提醒观众,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化解隔阂。

影片中道生的成长是如何体现的?

道生从最初对殡葬行业的轻视和不理解,逐渐通过学习化妆、主持丧礼等细节,深入理解了生者的痛苦和对逝者的尊重。他的转变体现在从用婚礼的方式处理葬礼,到真正敬畏和理解殡葬的意义,最终迎接自己的新生命。

影片中破地狱仪式的起源是什么?

破地狱仪式起源于道教,目的是为逝者超度。影片中通过道生为小朋友讲述木莲救母的故事,解释了这一仪式的起源。木莲救母的故事也是破地狱仪式的象征,体现了对逝者的超度和对生者的抚慰。

影片中香港殡葬行业的现状如何?

在香港,如果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破地狱仪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殡葬习俗。即使是不需要破地狱的老人过世,家属也会选择这一仪式。此外,殡葬行业还开发了许多周边服务,如纸扎玩具等,展现了行业的商业化和多样化。

Chapters
本集节目邀请到《破·地狱》导演陈茂贤,分享电影幕后故事以及观众观影体验。电影在香港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许多观众表示感同身受,甚至落泪。
  • 香港票房破亿,豆瓣评分极高
  • 观众观影反应热烈,引发强烈共鸣
  • 电影是许冠文和黄子华32年后的再度合作

Shownotes Transcript

《破·地狱》是许冠文和黄子华时隔32年的再度合作,也是两代笑匠的合作与传承,最终获得现象级的佳绩。我们在香港带着10个听友一起旅行时,特意安排了一场集体观影,看的就是这部破亿的“年度最高分港片 ”,这也是我们在香港看的第一部本土电影,很幸运、很满足。看完在港录制节目时,听友也分享了自己的观感,大家各有不同程度的共鸣,有人感动落泪,有人看到了自己。

喃呒师傅和葬礼经纪人从理念不合到互相理解,其间包含不只破地狱的传统殡葬习俗,取景地的香港殡仪馆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细节。对逝者的温柔相送与对生者的抚慰,有来自真实事件的原型作为依托。

中国式父女,是否只能在最后一刻才试图去化解隔阂?为什么影片的前48个版本都是sad ending?首尾呼应出现的灵车,想表达什么? 片尾引用的白居易诗句,是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生死的理解?关注香港本土、挖掘有特色的题材,会是香港电影未来的创作倾向吗?

我们有很多问题,听听导演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