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做了一期关于“人生之书”的主题,主要讨论了在外面的人生经历中,那些对于我们自己最有影响和震撼的,甚至起到改变人生的书。
那么,在今年2023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到了一位我们的好友,也是一位“书虫”麦兜来和我们一起追溯一下我们四个人的一个阅读简史。
因为我很好奇,大家在0-18岁(儿童和青春期)、18-25岁(从大学生到步入社会的成年初显示期)、25岁-现在30+(被社会吊打锤炼之后慢慢走向成熟成年的阶段)的阶段的一个阅读的发展历程:
● 在这个人生阶段,你是如何进入阅读这个世界的?你的阅读处境和状态是什么样的?
● 在这个人生阶段,你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书?阅读对你意味着什么?
● 在这个人生阶段,你对阅读有什么展望或是期待吗?
或许,我们可以沿着私人阅读简史的路径,我们可以从这个细微的角度去窥见或是见证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发展性、可能性和延展性——
麦兜的私人阅读简史:
0-18岁这个阶段,是一种被父母禁止阅读的阶段,是被严厉禁止看除课本之外的闲书的,在父母眼里,专心读好课本,考个好成绩,最终考个好大学就是最好的读书。至于闲书只会招致来无用——读(闲)书百无一用。
还记得在初中一个周末的早餐躲在被窝里看一本关于哪吒的传记小说,在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的时候,被我爸爸发现了,被严厉批评并且还要求写检讨书——以后不再看闲书。
到了大学这段最纯粹、热情和自由放飞的人生的阶段,我就开始了报复性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张爱玲、三毛、梁晓声、路遥、白先勇、菲茨杰拉德、塞林格......自由地徜徉在阅读闲书的海洋中一发不可收拾,美不可胜收——尤其是能在父母面前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阅读的——自由——感觉真好。
到了大学毕业和繁忙工作的状态,也是见缝插针地抽出时间来阅读闲书,阅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消遣,也是实现与日常工作、生活相平衡的手段,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三岛由纪夫、托马斯.曼、普鲁斯特、曹雪芹、苏轼等伟大文人作家笔下,体味各种精彩人生,观察多维世界,用立体的眼光看人看事。
未来岁月,我将更加珍惜有限的时间,读有趣的书籍,有一首歌叫《梦田》,三毛写的: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阅读就像是我心田里的一口井,滋养、灌溉,是伴随终生的“闲事”。
小龙的私人阅读简史:
0-18岁这个阶段,生活在农村,阅读的资源相对贫瘠,很多连环画册。并且和麦兜一样父母也是禁止阅读课外书,就像被禁止谈恋爱一样,属于一种禁忌——那都是学习不好的“坏小孩”干的事情——看言情和武侠小说。
父母希望做做一个听话的小孩,更关心的是读书是否有用——考个好成绩,考个好大学,出人头地。在读高中的时候,大伙儿都在谈论《哈利波特》,那时候系列电影正在流行,我无意中在书摊中见到了这套书,我就人生第一次自己掏钱给自己买了一套《哈利波特》,我只在周末下午同学们都出去玩的时间来看这套书,觉得“哈利波特”的世界很奇妙。
我姐告诉我大学也是一个很奇妙和丰富多彩的世界,你可以多体验。于是整个大学期间我就投身到了阅读——大学本身这本书——的实践“洪流”中去: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参加各种比赛,还摆过地摊销售我们老家秦皇岛的特产和物件——我还是没有读除专业教科书之外的闲书——因为那“无用”——对于我最有用的是——阅读大学这本生动的复杂又充满着希望和收获的书本。
从同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步入社会摸爬滚打滚打期间,我也是秉持着“有用”的原则在进行阅读——社会这本厚重的书——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身边优秀榜样是我更广义上的阅读方式。
砚台的私人阅读简史:
父母从来都支持我读书,无论是课本还说课外书——只要看书就很好。
以前没觉得孟母三迁有什么科学道理,现在回过头来发现,环境对小孩的成长还是有些影响的,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我们家邻居是一对很年轻的夫妇,喜欢订《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去他们家玩的时候,就会看到《故事会》,《读者》和《小说月刊》。大概是从五年级开始,我每月都会借他们的《故事会》,直到非典那一年,我切换到了读者这个频道。
大学前,有印象的度过的完整的一本书,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因为像林妹妹一样温婉的语文老师的要求,而且经常组织学生的读书会。正好也看到央视有一个节目介绍勃朗特姐妹的,所以就买了简爱。
大学看小说比较多,研究生看专业书比较多,可能这就是散养和圈养的区别吧。《呼啸山庄》,《复活》,《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这些小说,都是在大学时候读的。研究生读的有一些是导师要求的(我的研究方向是法律史),同学推荐的,罗尔斯的《正义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班固的《汉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林达的“如彗星划过夜空“系列,龙应台的《大江大河一九四九》,研究生阶段的这些书,让我沟通法条的字面,看到它的底层逻辑,历史渊源,发展轨迹,更好的可以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初入社会,读书比没有在校时候那么好的环境和氛围,干扰的事情太多,大部分都是见缝插针的阅读,但就像之前马克说,它会是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刚开始的时候,只知道要读,但不知道该读什么,然后就会看矛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比如《百年独孤》《尘埃落定》《一地鸡毛,然后会找到一些喜欢的作家,比如刘震云,余华,毛姆,东野圭吾的小说去读。
在今后的岁月里,重读过去度过的一些书。之前看过的电影,喜欢的,可能会一再观看,但书不会。所以未来可能会 再拾起自己年轻时读过的书,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感悟。
Mark的私人阅读简史:
"读书读书越读越输“——这是我小学毕业的父母一直秉持的理念并且不断地传递给我——因为在我们农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16-18岁这个时间大量的农村小孩就提早步入社会为生存而奋斗了——而且我们闽北的农村传统是鼓励孩子跟随父母或者亲戚去做生意的——我的堂哥堂姐走的都是这一条道路——这就是很多年前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了——上海莘庄有一个建材村叫”九星”,那里是我们闽北老家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了,几乎80-90%都是我们老乡做的生意,而且你会发现都是拖家带口的,整个家族基本上都在做建材生意——就是因为ta们在16-18岁就没有继续读书接受教育,就和家人一起做生意了,ta们的子女也是如此——这似乎是我们老家农村人的人生发展轨迹——读书只是一种无奈和无用的选择罢了。(我父母在19993年就带着我在上海锦江乐园附近做建材生意,之后我被寄养在大伯父伯母家)
这似乎是一个“诅咒”,我在0-10岁童年时期除了课本之外,我从没见过其他书,直到10岁那年我随父母到县城做生意,转学到县城之后,去到县城的一些同学家里,看见ta们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和一书架的书(那时候我还和父母一起住在外面店面里面搭建的阁楼里面,直到初二才有自己的房间,但没有书架),当时就很震感,但因为没有人引导,所以还是没有阅读课外书,但隐约觉得读这些书是得体有趣有用的——而且读书节省教育可以帮助我逃离我的原生家庭——“诅咒”——我不要选择去做生意,我要去读大学去比这里更适合我的地方生存。
直到高中我后桌的河马同学和前桌的QJQ(已经10多年没联系了)同学,两位女同学都很阅读,而且都是当时“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会员,她们买书的时候就会给我看目录(好多书啊!),我记得自己掏钱买的是漫画《父与子》,就随便选的。她们借我看了很多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三毛的洒脱豪放不羁的“大气”给震撼了——啊,居然世界上有这么一个追寻自由和爱的人啊!(似乎隐约塑造了我对自由和爱的追求),之后就是伤痕文学——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韩寒的《三重门》。对了,这个时期我遇见了《读者》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看得我泪流满面,所以,我就连续订了好几年,会划下很多重点,一方面很触动我,另一方面可以累积写作文的素材——可真羡慕那些阅读很多书的同学的作文引经据典!
说来也惭愧,我大学读的是出版营销方向的专业,第一份工作也是图书营销方面的工作,我还是没有喜欢上阅读,和小龙一样在投身于大学和社会实践这本书中——因为我需要在上海生存下来,因为我不要回到我的那个家里——那种生存的欲望就没有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但很幸运,在上海古籍书店和书展实习、格致出版社工作的期间,我遇见了很多的好书,比如《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以及很多游戏的文学和商业图书,给了奠定了很多工作和生活的价值观。
其实,于我而言,我感恩我13多年的出版工作,因为这份工作让我真正喜欢上了阅读,以及享受都了阅读的乐趣——也就是我的兴趣爱好。这比什么都重要——而且我在工作的不同阶段,遇见了很多的“人生之书”(《活出生命的意义》《挪威的森林》《爱的艺术》《月亮与六便士》《哲学的慰藉》《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直视骄阳》......)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于我的人生至暗时刻,一次又一次地把我拉回到做真实的自我的生命状态中,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受到存在human being。
所以,right now阅读书我生命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很奇妙,通过这期播客,我居然梳理了我们四位的阅读简史,而且居然我们四个人的阅读的历程和发展历史有着很多的不同,似乎是中国传统教育下我们关于阅读的四种不同的样本,四种不同的人生发展轨迹。但最终好像都殊途同归——回归到我们人身上,人性身上——成为我自己。
日本传奇摄影师星野道夫是我最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他在青年时期就听从内心的声音,把自己毕生的时间都投身到了广袤无际、充满野性的神奇阿拉斯加无边的荒原冰川之中,他“读”:座头鲸、老渡鸦、狼、森林、冰河......——这本大自然之书。他在《旅行之木》中写到——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过着奇妙而有趣的人生的人,另一种则是你还没见过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每个人的一辈子更耐人寻味了吧.....”
祝人生有趣,奇妙!
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每一帧每一刻的对谈都很真实,而且是一个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阅读简史,串起来一个人生和阅读的发展历程,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听见完整的故事。感恩你的耐心和愿意把时间分给我们的【有朋电台】,么么哒~
Mark,从魔都到帝都,混迹图书出版13年有余,态度读书,温度生活。
砚台,在魔都法律界搬砖九年的江城子,崇尚放荡不羁,更爱自由。
小龙,80后美食爱好者,猛宠金刚御用铲屎官,努力减肥的小胖墩。
麦兜,喜欢读闲书的理工男。
The Ludlows, by Martin Jacoby
Liz On Top Of The World, by Dario Marianelli
Dawn, by Dario Marianelli
本期书单(请各位按图索骥)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我们希望得到你的订阅、支持、反馈与转发,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我们的播客。也欢迎你在留言板与我们互动,参与话题讨论,以及你任何的意见和反馈。
● 你也可以在B站和微信公众号【Mark读书与生活】找到Mark
● 你还可以在新浪微博【youye2046】找到Eric(砚台)
● 本期主题&内容主理人:Mark
● 御用剪辑大师:Eric
● 文案拖稿大师:Mark
● 宣发和P图大师:小龙
● Logo特别赞助:胡马丽花女士
● 感谢每一位听众朋友,你们的每一次聆听都是我们持续做下去的力量
严谨的砚台律师友情提醒:
本期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若任何信息有妨碍权利之情况,请联系主播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