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审美并非曲高和寡。好的设计或作品,往往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共识。我最近更新的播客LOG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赞赏,而这些朋友的背景和审美经验各不相同,这说明审美标准中存在某种普遍的共识,优秀的设计能够超越个体差异,引发共鸣。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个人的审美体系不重要。大众审美趋势固然存在,但我们不应盲目跟风。我个人在穿着打扮上就比较注重个人风格,而非追求奢侈品牌。我认为,成熟的审美体系建立在对自身需求和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之上,而非被外部因素左右。 我的服装选择通常来自单农、速写、Nice Rice等无logo的店铺,这更能反映我的个人喜好和审美取向。
更重要的是,审美是主观的,也是平权的。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同,我们不能强求一致。在创作过程中,我曾被周围的声音干扰,但最终学会了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作品的最终表达权应该掌握在创作者手中。 例如,我高中时设计的电脑报,大胆使用了红绿蓝紫四色块,当时老师并不认可,但如今这种设计风格被称为“多巴胺搭配”,这说明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而变化。
在AI时代,审美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AI可以替代许多技术性工作,但它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审美判断。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我坚持每周参观艺术展,不断学习和积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这不仅是为了个人提升,更是为了在创作中拥有更敏锐的感知和更独到的见解。
总而言之,审美既需要对普遍共识的理解,也需要对个人风格的坚持。在AI时代,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将成为我们立足于世的关键竞争力。 而持续的学习和积累,将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审美水平,最终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这里是「职业离想」威尔王2025的个人学习成长日记本。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审美”这件事。
起源是2025年年初,「职业离想」的整个VI视觉迎来了史诗级更新,著名设计师、pocca创始人、也是我好朋友张姐的老公段智华先生对LOGO进行了重塑,将它符号化、图形化,离字里分离出的小人既代表着张望奔跑的你,也代表着追逐前方的你。
这个LOGO发出后,整个播客界的朋友无不感慨“真有审美”。我便开始对“审美”这件事进行了思考。
首先声明,虽然我是一个工作在各大甲方十年的广告人,但我一直自诩审美不行,作为土木类专业毕业的工科生,我对CAD构图的严谨性可能更有把握。而夸它的播客主播们也不都是美术出身。
但是这件LOGO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这就引出了关于审美我的第一个“谬论”
去年和国内著名照相品牌小象馆创始人小洁闲聊时,我和她说我发现我从来不穿奢侈品,但是我的出品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了,虽然有些人会说low,小洁便急着说:这就是审美啊!
我们看看百科里对审美的定义: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审美是有主体介入对世界理解,真正的审美不是不可理解,而是正常人一眼也看着好。
潘通每年有潘通色,时尚行业每年也会有自己主打款,很多人便会追逐这些。
有一天我和一位前辈聊天说,为什么我很多朋友都穿的很“高贵”,他说,会不会是因为他们内心很贫瘠,也不一定,但是外观会映射出你的内心状态。我这些年的衣服几乎都是来自于单农、速写、nice rice这些无logo的店,这可能也是我在追逐的状态。
审美每年一定会有大众趋势,甚至过两年会循环回来。记得我上高中时,电脑老师让自己设计电脑报,在那个以统一色系为主的保险年代,我用红绿蓝紫做了四个大色块,把字放进去,老师看完直摇头,回过头想起那时候的设计,放如今叫做“多巴胺搭配”。
很多不可理解的设计,只要有背后的表达,总会在某一刻被重新挖掘。
而这件事的本质是,你是否有自己坚定的审美体系。
电影行业是一个需要预判喜好的行业,因为电影工业不可能追热点,有些电影更是以数年为单位。如今常看到一些影评人表达:中国电影审美越来越降级。
没要冒犯,只是每每看到如此,我常在想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按审美分过级?视效大片就一定比现实主义题材的片子好吗?
其实我觉得影评人更想表达的是很多电影没了内核,追逐商业片的取巧逻辑,所以《好东西》的横空出世让我们明白了“文本才是王道”。
我一直认为审美具有平权性、主观性,在我的世界观还没稳固的时候,我常会在做一个广告项目时被周围的声音干扰,后来我明白了,那些指导我的人也是建立在他们的审美经验,但是这个片子终归是我自己的表达。所以在我阅历达标之后,我更愿意听取自己的意见。
审美这件事,你终归只能代表自己的言论,而对与错只是取决于此刻你的同好多少而已。
段智华老师交付设计之后,我好奇地去看了看段老师的其他设计,不住地感慨这就是我最向往的能力。
这个观点过去一年我和无数朋友反复表达过,如今看来越发的正确:AI当道,未来的人,最缺的不是技术、工作能力,缺的是审美。
因为所有的可复制、熟练工的能力都在被机械化、效率化,而操纵意识的人、决断所有事物好不好的人,内心的审美才是决定一个作品好坏与否的关键命门。
当意识到这点之后,我在过去很久的时间里保持每周要去一场艺术展。虽然我说审美无高低,但是审美需要再观察里积累、形成稳固的内核。而艺术展是一个艺术家审美的集中表达。
相应的,像段老师这样整个设计风格有宏大的审美主线的人,也解答了开头为什么我各个状态的朋友都会觉得新logo好了。
审美无高低,却需观察沉淀,2025,愿我们都能拥有好审美。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真人版威尔王的创作内容,
欢迎全网关注「威尔王Will」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