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课没有一门是要求学生对生活有一颗敏锐的心,一颗对情绪和思绪敏感的心的,这门课在这个意义上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个高中女孩对2012年北京十一学校的一门课的描述。这门课叫做“鲁迅专题研读”,她的老师叫黄娟。 在十一学校明星般的教改历程中,这门课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它的另一个侧面,被最近的一个纪录电视展现的十分吸引人。你能在腾讯视频上看到这个叫做《真实成长》的纪录片。这个了不起的记录作品,在有限的条件下,记录了十年前在十一学校工作学习的几名教师和学生。任何人,都能够从纪录片中轻易的找到为什么这个学校如此光鲜:老师与学生平等的探讨自由;学生可以随意的结社;教师被给予极大空间探索新教育,当然,在这些光鲜的背后,必然也有着矛盾、对立、焦虑和现实的困境。 今天,和黄娟一样,很多出现在这部纪录片里的老师已经离开了十一学校,一定程度上,这个加引号的十一的品牌也迎来了新的时代;也许我们需要另一个十年再来看待这新的一页意味着什么,但那前一页的改革,已经造就了一代人,他们在青春的尾声,拥有过许多像黄娟一样的老师,也许这些老师在这一代人身上点燃的,早晚会燃烧起来。 感谢十一学校,特别感谢纪录片里出镜极少的李希贵校长。 shownotes** •《真实生长》中的老师现在怎么样了? •孩子应该是在学校说话最多的 •十一学校的纪录片是从军训开始的 •让孩子“脱下校服”的老师 •《真实生长》中的几位主人公 •十一学校为什么吸引很多老师 •黄娟老师的鲁迅选修课 •无尽的的远方“在手机里”都“和自己有关” •语文课上的戏剧 •年轻人读不懂鲁迅么? •自我更新会产生生理反应 •你的精神生命是自己塑造的 •《伤逝》中捐生与年轻人之间的连接角度 •千万不要小瞧年轻人 •“你这么弄,只有你一个人可以教,我们怎么办?” •理论上的多元 •校长如何在头几年以统一文化作为目标 •北大附中之前可能低估了新高考的难度 •什么是黄娟口中十一学校的“共同底线” •北大附中和十一学校的改革有哪些差别 延伸信息** 《真实生长》** 由张琳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截止到本集ITR播出时,该剧已在腾讯视频播出四集。这四集的内容围绕着2012年在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和工作的学生和教师,以及他们的生活。作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十一学校在2007-2019年期间,由校长李希贵管理,并持续性的尝试创新育人模式。 新高考** 2014年9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新高考”正式以选科模式进入到逐步改革的进程中。相较传统高考,“新高考”采用3(语数外)+3(史地政理化生)的方式,英语及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中国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的著名歌曲。部分歌词“河北师大附中,乒乓少年背向我,沉默的注视,无法离开的教室;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奔跑”。 论“赴难”和“逃难”**** 收录在《南腔北调集》中的一封信,作者鲁迅。部分内容: 那么,“不逃难”怎样呢?我也是完全反对。自然,现在是“敌人未到”的,但假使一到,大学生们将赤手空拳,骂贼而死呢,还是躲在屋里,以图幸免呢?我想,还是前一着堂皇些,将来也可以有一本烈士传。不过于大局依然无补,无论是一个或十万个,至多,也只能又向“国联”报告一声罢了。去年十九路军的某某英雄怎样杀敌,大家说得眉飞色舞,因此忘却了全线退出一百里的大事情,可是中国其实还是输了的。而况大学生们连武器也没有。现在中国的新闻上大登“满洲国”的虐政,说是不准私藏军器,但我们大中华民国人民来藏一件护身的东西试试看,也会家破人亡,——先生,这是很容易“为反动派所利用”的呵。 刘学州事件**** 河北邢台寻亲男孩,4岁时养父母去世。2021年12月,他开始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于2022年1月24日轻生,年仅15岁。该事件引发了网络对于媒体职责的大面积讨论。 公众号“呦呦鹿鸣”****** 独立公众号,常对当下时闻进行及时的评论。在其公众号上写着“写作完全独立,不领取任何机构工资,不接受任何机构赞助,不附属于任何机构和权威,每天一千字,只为苍生说人话”。 后期 | 曹曦 编辑丨曹曦 音乐丨**Yearning by Micheal 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