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中医在媒体的大力报道中显得成效奇佳,这也让中医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当中,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作为一个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有幸拥有中医的传统智慧,也能够选择更有科学实证和效率的西医。但中西医的差异背后实则反映着我们当下生活的矛盾的地方,当我们越来越相信屏幕中可以量化的数据时,我们是不是丢掉了一种对于自己身体的一种感知力。 这期ITR邀请了徐化,他并非中医专家,却由自身生病的经历去深入了解了中医这门学问,最终自己治愈了自己。 本期内容我们将探究徐化的个人经验背后有哪些能够指导他并帮助他理解中医,谈到了中医关于阴阳和五行的基本理论以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哲学。并从中西医的异同聊到在中医和西医在当下社会中的机构化的问题。我们谈到更多的是个人的经验,没有谁想要说服谁,希望能够对你有那么一点点启发。 【本期预告】 07:10 疫情期间中医重新回到人们视野 10:52 我怎么得的奔豚病 15:20 通过《伤寒杂病论》自我治疗 22:47 中医的整体观和西医的局部观 28:40 阴阳是运转的趋势,而非固态的二元 34:45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是一种能量的五种不同特性 43:30 中国文化的“邪乎”之处在于不可言传的道 45:46 中西医的道与术是相通的 48:00 养生是一个人健康管理的生存能力 50:42 人的数据化是人类面对的大问题 51:43 谈医疗体系极度商业化的弊端 59:33 中医在工业逻辑下的不合时宜 【本期主播】 曹曦丨戏剧编剧、导演和戏剧导师 徐化丨电影编剧、游戏制作人 【延伸信息】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所著。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张仲景开始学医,结合了《素问》《阴阳大论》等书中的药方,特别是吸取了自唐代开始被史书记载的《伤寒论》,以及《黄帝内经》《难经》中的思维方式。为中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奔豚病** 中医中较有争议和疑问的病症,一说该症近似于西方定义为歇斯底里的症状。《难经》中曾描述其为“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部分人会在发作时发生呕吐,病者先觉腹部疼痛,继而感觉气体从胃部上冲。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本期音乐丨曹曦后期丨曹曦、冯雪 编辑丨雪霸霸 【收听方式】 您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关注我们的动态。 也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搜索**「这是真的么IsThisReal」**,订阅并收听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