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生滚粥16:谁的世纪? 在冷战余温下聊聊离散、岛屿和船(周陶沫、蔡影茜、蔡俏凌)

生滚粥16:谁的世纪? 在冷战余温下聊聊离散、岛屿和船(周陶沫、蔡影茜、蔡俏凌)

2022/1/13
logo of podcast Rolling Congee - TIMES MUSEUM

Rolling Congee - TIMES MUSEUM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2021年就这样翻篇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迎来新冠的完结和冷战幽灵的彻底退散。在时代美术馆的展览“离岸之歌”开幕之后,我们有了更多机会跟远方的朋友,交流和分享这两年就地离散的一些焦虑和遗憾。本期“生滚粥”,我们邀请到了“离岸之歌”的研究对话者之一周陶沫,为我们梳理“离散”这一概念在学术界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展览中的两个项目:《挽歌》 (2019)与《革命离岸,资本主义上岸》(2021),在回想1965年印尼排华事件、明华轮的离岸与靠岸这两段具体的历史之余,谈谈当代艺术与历史研究的差异与碰撞。最后,陶沫这位迁移与求学过多地的学者,通过叙述自身的流动与我们分享了她对于边境、岛屿、冷战与飞地的研究兴趣。 嘉宾介绍** 周陶沫,80后“深二代”,曾在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康奈尔大学求学,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其第一本英文学术专著《革命时代的移民流动: 中国、印尼和冷战》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东南亚历史方向Harry J. Benda Prize荣誉奖。目前,周陶沫正在撰写第二本学术专著,从离散华人研究回归到熟悉又陌生的深圳,从这个城市的变迁观察流动中的中国。  [03:00] 何为离散?陶沫从不同学者的研究与观点出发,浅谈离散为何是一个重要但富有争议性的学术概念;再从展览“离岸之歌”与她在全球疫情下的亲身体会展开,叙述离散作为一种习惯性生活之外的状态。 [10:55] 概述1965年印尼930运动,以及事件后针对印共与当地华人进行清洗的历史。 [18:02] 以展览中莱拉·史蒂文斯(Leyla Stevens)的作品《挽歌 》(Kidung / Lament, 2019)为例,谈谈艺术家的表达和历史研究的差异。艺术作为1965年历史重新被讨论的一个突破口,是比历史更容易实现跨越种族共情的一个途径。 [22:08] 明华轮作为“海上的社会主义空间,陆上的资本主义实验场”,体现了在国际政治上第三世界团结背后的复杂性。 [28:51] 从中俄边境的虎林到临界香港的深圳,再到新加坡的裕廊岛,陶沫通过分享自身的流动来解释她对岛屿或临界地区的研究兴趣;又以海南岛为例,谈岛屿展现出的与大陆不同的使命与可能性。 [35:00] 从不同地区对于冷战的差异化认识聊聊意识形态的流动性与在冷战二元对立的架构下全球南方被忽视的种种叙事。 主播:蔡影茜、蔡俏凌 剪辑、编辑:黄颖瑜、何采睿 片头音乐:致谢 Paper Rain 片尾音乐:“Gimme Shelter” by Patti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