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生滚粥13:地理想象和第三世界主义的回归(由宓、蔡影茜)

生滚粥13:地理想象和第三世界主义的回归(由宓、蔡影茜)

2021/7/21
logo of podcast Rolling Congee - TIMES MUSEUM

Rolling Congee - TIMES MUSEUM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嘉宾是由宓与蔡影茜。 由宓是来自北京的策展人,研究员。她目前任教于科隆媒体艺术学院,授课方向是跨历史,跨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和媒介理论。由宓的策展实践及研究项目曾展出于深圳/香港城市及建筑双年展(2007)、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2)、里斯本三年展、雅典双年展(2013)、SAVVY现代艺术中心(2016)。她也是2021年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她的长期策展与研究课题以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深度时间、深度空间,去中心化以及游牧精神的象征。 蔡影茜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的首席策展人。 [2:30] 由宓的“丝绸之路”项目;如何能够在旅行中,变成地球身体的一部分;旅行中碰到很多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8:00] 在中亚结识很多艺术家,对他们的兴趣不仅仅是作品,而是整个生命历程作为一种艺术实践[11:00] 不同的经历之间贯穿的问题是,艺术怎么样可以开启社会关系和不同的认知通道[16:00] 不是改变策展的策略,而是策展的伦理,以伦理去策划一个展览,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与社会产生更多关联[20:00] 在全球文化交往遭遇危机时,艺术家和研究者会把一些不被主流历史青睐的区域概念翻出,进行重新的演绎和猜想[24:00] 地理想象的错综复杂中,有帝国主义的想象,原住民(indigenous)的想象,可以是超越地域的,还有看似光鲜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地理想象。这些想象可以是解放性的、追求自由的、进步的,但同时也可以被运用在民族主义的、保守的政治语汇中[27:00] 通过“未被测绘的欧亚大陆”(Unmapping Eurasia)最终想要探索的是如何让地理想象变成一种生命实践,更加尊重自然,而不是狭隘的民族国家体系里的想象[29:00] 艺术家和研究者所提供的地理想象的批判性潜力在于打开可能的通路;通过展览、工作坊和教学,策略性的引介其他语境内有价值的工作,维系一个实践者的网络,更大的野心是能够在基础架构上支持这个网络中不同的区位[31:00] 当媒体技术和媒介工具人人皆可掌握时,媒介研究需要的是把整个社会和信息产业等等作为我们今天的媒介去思考[36:00] 当代艺术行业寻求与科技行业合作时,要用一种社会性的逻辑去思考,从企业收益的角度找到撬动合作的契机和媒介,将当代艺术的这些思考和实践输入到企业中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40:00]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非西方国家谈后殖民主义,是怎么被使用的?想打破的是什么?在自觉利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时,也可能吊诡地为民族主义提供支持。[43:00] 第三世界主义的历史叙事在不少艺术家工作里重新出现,其中与现实的连接还需梳理。1980年代,许多来自第三世界的文艺工作者被吸收到美国的大学里,从第三世界的共同抗争被直接放到另外一个情境里,这些历史和线索显示后殖民主义并不只是打破一个西方霸权的问题。 相关阅读: “南方以南:地理想象与脱羁之像”——广东时代美术馆泛策展系列之七,2018年12月19日-21日 编辑、剪辑:蔡俏凌排版:邱奕枳、宗晓片头音乐制作:Dim Sum production插曲:维克多·崔 《Красно-желтые дни》、《Нам с тобой》、《Кукушка》 对谈中提到的一些背景知识:

  1. 受时代美术馆展览“东南偏南。一个平面的延展”的邀请,2015年独立艺术组织“从万隆到柏林”与由宓合作了作品“从万隆到柏林:客人和幽灵”。以舞台的形式布置,以由宓关于游牧文化和丝绸之路象征路径的演讲作为开场。 2.《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于1587年创作。剧作讲述了14世纪牧民帖木儿,如何成为一个野心勃勃、残暴无情的鞑靼统治者的故事,是一部“巨星陨落”式的悲剧。3. 亚历山大·杜金 是一名俄罗斯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国家布尔什维克党主要组织者。以提出第四政治理论和多极世界著称,他也因此与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军方保持密切关系,被称为普京总统智囊。4. Unmapping Eurasia,由Binna Choi和由宓在CASCO艺术协会发起的关于欧亚的研究学习小组5. Sci - (no) - Fi,由宓于The Akademie der Künste der Welt策划的展览,展示出关于未来的更加当代的概念6. 博伊斯赋予“欧亚大陆”这个地理概念以政治色彩和乌托邦含义,他的一系列“欧亚大陆”的项目也是在与包括白南准在内的诸多艺术家合作中塑造的。博伊斯认为世界两极分化的局面荒谬无比,两大政治阵营的军事竞赛和侵略战争也是愚蠢至极。他希望将欧、亚大陆连接起来,成立一个世界国家,即“欧亚大陆”。1966年10月31号,博伊斯在这一天在柏林画廊由布罗克所领导的柏林画廊当中展现了他的一件艺术作品就叫《欧亚大陆:西伯利亚交响曲1963 三十二章》,同时外面的大街上正在进行学生游行,抗议由美国发起的越南战争。7. 麦克卢汉,《看不见的环境,一种腐蚀的未来(The Invisible Environment: The Future of an Erosion)》8. Élisée Reclus,雷克吕斯(1830年3月15日-1905年7月4日),法国地理学家、作家、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和活动家。9. Nicholas Roerich,尼古拉斯·洛里奇,俄罗斯画家、作家、考古学家和神智学家。10. 艺术家安置小组 Artist Placement Group (APG) ,创立于1960年代,这个组织致力于将艺术家的角色重新安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语境,包括政府部门和商业公司,旨在让艺术家进入权利独霸的环境,并且和从管理层到劳动阶层的员工进行互动交流,促进自下而上的创造力,并且试图将艺术逐渐向那些边缘的观众普及。11. 由沈莘发起,由宓、向在荣、王拓参与的线上讨论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