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昆: 我发现学生时代很多面试流于形式,权重很低,比如高三的校长实名推荐面试,实际录取结果几乎完全取决于之前的成绩,面试只是走个过场。北大的保送生面试也是如此,笔试成绩才是决定性因素。科大的面试主要考察数理化能力,形式大于内容。清华的面试则更注重考察面试者的缺点,会反复追问,让人感觉像审讯。
在国外的大学面试中,我发现老师的态度很随意,对面试者的科研能力没有期待,更像走流程。总的来说,学校的面试大多是形式主义,结果已基本确定。
小丽: 我觉得群面主要目的是筛选掉非常不合适的候选人,很难看出候选人的闪光点。群面中如果出现一个表现非常奇怪的人,会严重影响整个群面的节奏。
我第一次面试是大学社团的钢琴社团面试,需要现场演奏。本科毕业后找工作,面试官会直接或间接询问婚育计划,这在国内的求职环境中很常见,尤其是非外企。有些国企还会调查面试者父母的工作情况,以此来评估其潜在资源。
商科面试一般会先进行群面,然后是一对一面试,最后可能是HR面试。面试中会问一些财务报表、会计科目等知识性的问题,以及一些关于具体业务处理能力的问题。这些问题考察的是候选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经验。
小歪: 作为面试官,我发现面试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十分钟的印象。有些候选人前十分钟就决定了是否通过。
算法面试像考试一样,有标准答案,与实际工作脱节。好的算法面试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而非单纯考察算法难度。
面试中,我会关注候选人的基本功和代码规范性,而非单纯的解题能力。最终录用决定由面试官团队和管理层共同决定。如果面试官对候选人某一方面评价很差,即使其他方面表现不错,也可能导致候选人被淘汰。
面试官的心态会影响面试过程和结果。有些候选人沟通能力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会让我印象深刻。有些候选人则思路混乱,表达不清,难以评价。我还遇到过作弊的候选人,他们会照搬答案,甚至使用一些奇怪的词语。
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面试官态度不好,也说明可能你和公司没有缘分。面试结果不代表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被面试结果定义自己。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