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嘉宾是两位主播的好友黄贤娜——一名前·社区·心理咨询师。 在台湾学习时,大家粗略会把各自的实践场域划分为几大类:学校、社区、医院、其他。然而回大陆以后,听到这个词却越来越少…… 是因为大陆的“社区”中,往往很少有职业的咨询师驻守吗?所以当我(张怡)第一次知道贤娜所在的深圳社区中心居然有6名心理师构成团队时,不由得发出了“wow”的赞叹。但同时也很困惑,大陆的“社区”咨询中心,是什么样子的呢? 话说回来,其实上述的并不是这期节目的重点(噗)。这期节目主要是因为主播和贤娜共同参加了台湾李正源心理师的课程,结束后她们都纷纷表达自己有所收获,于是借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笔记,看看这门课让她们有哪些收获。同时也看看这门让人喜欢的线上课和专业导师有什么特点吧~ 黄贤娜:留台心理咨询硕士,前社区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社区/医疗系统都有过接案经验;目前为居住深圳的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截至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1100+小时。咨询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1 心理咨询师可以在社工机构工作吗; 2 从项目、社会心里服务体系以及基层管理三个层面了解社区心理师都在做些什么; 3 不同社会服务系统是如何合作,来促进“边缘人群”的心理健康的; 4 社区心理服务机构的优势在哪里; 5 当你走入社区,心理服务变得很“贴”; 6 心理咨询的某种“理想”状态; 7 独立职业开始,你需要开始自费“淘”课咯; 8 选择李正源的“情绪课”是什么样的契机; 9 把儿童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一种关系现象; 10 有“羞愧”议题的案主可能非常讨厌被建议哦; 11 原初的愤怒,是边界被侵犯; 12 “难过”与“失落”对应的是“期待的落空”; 13 常说的“恼羞成怒”是什么样的情绪转化机制; 14 掀开次级情绪,辨识背后的原初情绪; 15 华人文化中很容易用“切断关系”的方式处理情绪困境; 16 觉察、表达、知悉、接纳、关系的维持与设线——这五步是处理什么情绪的呢; 17 关系创伤的修复,“需要补偿”来完形,来听一个小朋友的故事; 18 神经质罪恶感:如,因失去关系而害怕成功; 19 后现代SFBT是怎么看待情绪的; 20 对情绪理论的学习是抱着一个“承认自己经验有限”的态度; 21 理论地图+即兴发挥; 22 咨询室内,情绪不只是宣泄; 23 情绪的三个要素:身体、主观感受、行为倾向; 24 体感取向通过什么切入和转化; 25 了解和掌握“情绪”的发展曲线; 26 叛逆来自于你被“宰治”; 27 嘉宾亲自示范如何从认知层面,重新建构,转化情绪。 【播客介绍】 不可说——由张怡与朱浚溢私人出品,倡导心理咨询圈的多元与反思,试图提供一个给心理师说心里话的地方。 【主播介绍】 张怡:坐标上海的一枚人本&后现代咨询师,相遇心理咨询创始人。曾赴台进修心理咨询硕士。喜欢多元交汇的谈话,让我们一起聊聊在本土做咨询的体验,敞开与玩耍其中的不确定性。预约及合作请加工作微信:psycamille 朱浚溢:一个固执的后现代。在大陆完成心理学的本、硕训练后,毅然逃脱行业困局,赴台攻读心理咨询博士学位,试图成为独特的个体,发出别样的声响。邮箱勾搭:[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