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06 好闺蜜 V.S. 咨询师(前3回合)深夜来电、道歉、迟到、送礼…

06 好闺蜜 V.S. 咨询师(前3回合)深夜来电、道歉、迟到、送礼…

2020/5/20
logo of podcast 不可说 | 听心理师说心里话

不可说 | 听心理师说心里话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心理咨询师是个尴尬的职业,你不能像医生一样开药,也不能向老师一样说教。好吧,那就像闺蜜一样陪伴倾诉好了吧?No督导告诉我们,小心多重关系!哎,真是难啊个中滋味,不可说也 这一期的节目主播参考Michael Karson和Judith Fox的一篇经典文献,运用将“咨询关系”和“社交关系”进行对比的方式,共同讨论了心理师常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并且也展示了三个重要的“共通技术”而且还有角色扮演哦~~情景1:疫情引发的突发事件,来访者半夜call in在这个情境中,主播扮演的(塑料)闺蜜角色温柔安抚,但却收效甚微;而咨询师接到电话后,激活了专业的工作模式,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丰厚的理性评估和个案概念化。特别是“lose-lose”这个双输困境的真诚袒露,一下子点出了咨询关系和社交关系的巨大差异,并且很有效地将咨询互动拉回工作边界之中。 Common Skill :设置并维持关系边界** 情景2:来访者为侵犯他人边界而say sorry    不论是哪一个咨询流派,讨论当下的咨访互动历程都是重要的技术。来访者为什么一再触碰人际边界,这是否代表着TA习以为常的僵化模式?诸如此类问题都会在咨询关系中得到充分探讨。相比之下,朋友关系中,常常维持的是社交层面的和谐,而内心层面则是将不满、愤怒、等情绪隐藏起来,直到关系的突然崩裂。 Common Skill : 投入并经常探讨关系中的互动历程** *情景3:这次是be late,但却带来一份present接着前两个情景,这一次来访者再次用迟到来挑战关系的边界。塑料闺蜜可能已经忍无可忍,却被“一盒青团砸”堵住了嘴,或许默默思索着决交,保持距离,只是不明说。而在咨询关系中,不管是迟到,还是送礼物,都会被咨询师充分地的“看到”,并且引导来访者共同好奇这背后的意义,特别是与不合理信念、人际模式以及早期经验的连接。这里强调的是咨询师的一种从“此时此地”挪移到“彼时彼地”的推理能力(Corollary Skill)。Common Skill : 对微不足道的行为保持好奇*为了在以上3个情景中鲜活地展示社交关系与咨询关系的不同套路,主播也是真拼,变声秀下限,毫无“边界”可言啊!不过我们还是很认真的在每个情境之后分享了各自的真实经验,毕竟这是咨询师常会遇到的状况。而且这三个Common Skill以及“lose-lose”、“Corollary Skill”都是很经典的技术参考,有木有?(根据论文中的案例演绎,仅供参考)因此,若有收货请一定分享给你周围的咨询师朋友哦 好闺蜜vs咨询师的后续回合,也请期待下一期播客哦~ 还有还有,若要专业交流或者索取文献,欢迎来勾搭~ 【播客介绍】不可说——由张怡与朱浚溢私人出品,倡导心理咨询圈的多元与反思,试图提供一个给心理师说心里话的地方。【主播介绍】张怡:一枚人本+后现代咨询师,DvT戏剧治疗师。在武大“双修”心理与戏剧,后赴台进修心理咨询硕士,也系统学习北美戏剧治疗疗法。让我们一起聊聊在本土做咨询的体验,敞开与玩耍其中的不确定性。工作联系:psycamille(微信) [email protected](邮箱)朱浚溢:一个固执的后现代。在大陆完成心理学的本、硕训练后,毅然逃脱行业困局,赴台攻读心理咨询博士学位,试图成为独特的个体,发出别样的声响。邮箱勾搭:[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