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05 湾湾心理师实习也会从扫厕所开始吗?

05 湾湾心理师实习也会从扫厕所开始吗?

2020/5/13
logo of podcast 不可说 | 听心理师说心里话

不可说 | 听心理师说心里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实习的初期体验,那么随着进程的深入,我们是否学到了更为高阶的技能呢?不不不~师傅说,你先去劈柴和挑水吧~~ 听说过禅修的时候会做一些日常的生活杂务,例如做饭、洗碗和扫地。想不到心理师在实习的修行路上也同样有可能被要求承担专业之外的事情。主播这一次就聊到了很多实习期间关于行政工作的槽点。不过随着对话和反思的拓展,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专业工作与行政工作的交织共进,毕竟,独立执业咨询师其实要面对很多行政!而个案求助过程中,第一个接触到的人,往往不是咨询师本人,而是前台接线的小姐姐。也许这真的是师傅们有意为之?又或许实习生的权力底层身份,会有助于我们未来理解个案的“职场苦闷”?好啦,认真的说,这一期内容还是很有干货的,涉及到了实习期间我们观察到的社区机构、学校机构等场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吧:1. 变声台湾腔,这是迫于文化压力还是心理师的共频能力?2. 咨询中心的电话那头充满“未知”,考验的是前台小姐姐的专业能力,能否让个案感觉将被一个系统”接住“。而且说不定你的接电话恐惧症就被满灌疗法/洪水法疗愈了。3. 社区心理机构、政府项目、保险体系等等,他们是如何交织,来访者会是最终的受益方吗?4. “草根”心理师的行政实习可能包含哪些?清理厕所算吗?各种压榨下,你们还好吗?5. 博士班的心理实习和督导实习更自主,较少的涉及额外行政。6. 在我们这个服务领域,行政的基础是专业。但做不好行政的后果就可能会被“暴力分析”哦。7. 心理师撕逼撕得真优雅:阻抗、投射、移情、边界等十八般武艺,尽显神通。8. 实习时,没有一个支持团体你是怎么活下来的?9. 入行前,如果你的内心贫瘠,答应我,为了滋养个案,请先让自己“富裕”起来。10. SFBT的华人大师,曾经如何面对自己的新手焦虑。11. 台湾地区许多的谘商师,好像都缺少一种果断的力量——这句话到底谁说的呢?12. 不同新手发展阶段,需要匹配不同风格的督导。13. 渐渐地,你成为了你认同的那位督导的模样,这就是督导附体。14. 当你历经多位督导后,你就可以解锁更强大的新技能——“召唤督导”。15. 实习期间,督导教会了你学会“闭嘴”吗?16. 语言会扰乱个案的内在历程,有时候,等待是唯一的选择。17. 来访者都教会了你什么?18. 咨询师的主体性很重要。但进入另一种文化,我们可以做到一点儿也不改变自己吗? 【播客介绍】不可说——由张怡与朱浚溢私人出品,倡导心理咨询圈的多元与反思,试图提供一个给心理师说心里话的地方。【主播介绍】张怡:一枚人本+后现代咨询师,DvT戏剧治疗师。在武大“双修”心理与戏剧,后赴台进修心理咨询硕士,也系统学习北美戏剧治疗疗法。让我们一起聊聊在本土做咨询的体验,敞开与玩耍其中的不确定性。工作联系:psycamille(微信) [email protected](邮箱)朱浚溢:一个固执的后现代。在大陆完成心理学的本、硕训练后,毅然逃脱行业困局,赴台攻读心理咨询博士学位,试图成为独特的个体,发出别样的声响。邮箱勾搭:[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