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文化是一种浅层但功能性和目的性强的社交关系,描述的是满足特定陪伴需求的人,如拼车搭子、踢毽子搭子等,强调合作与分寸感,保持体面和礼貌的距离。
搭子文化反映了现代人孤独感的泛化和亲密关系建立的困难,年轻人将传统亲密关系的需求拆分,外包给陌生人,以弥补亲密关系的缺失。
作者伊丽莎白·冯塔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肢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是解决现代人孤独感的关键,强调身体接触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现代社会的冷漠和互联网的普及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作者引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指出身体接触是人类的本能,能降低抑郁风险,促进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缓解压力,降低血压,从而改善整体身心状态。
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如城市化、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普及,给人类大脑和身体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冷漠,加剧了孤独感。
作者认为“搭子”文化是现代人试图通过共鸣能力从孤独感中解脱出来的一种表现,虽然表面上是浅层的社交潮流,但背后反映了人类渴望接触的本能。
主持人更倾向于弗洛姆和欧文亚隆的存在性孤独理论,认为孤独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缺失,还包括心理和存在层面的孤独,而这些是无法通过肢体接触完全解决的。
存在性孤独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本质上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尽管可以通过伴侣、朋友等缓解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是人类无法消除的本质。
主持人认为孤独的本质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存在性孤独,尽管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和心理层面的努力缓解,但最终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独自一人的现实。
主持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孤独感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缺失,还包括心理和存在层面的孤独,这些孤独感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和自我探索来应对。
本期浅聊了一下近期网上比较火的“搭子”这个词,并介绍一本提倡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来缓解现代人孤独感的书籍《自我决定的孤独》。但录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能完全认同书中观点(不是说写得不好),于是偏离路线,开始聊我比较倾向的弗洛姆&欧文亚隆的存在性孤独理论,最后只想表达:在认清了孤独的本质后,与它共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自由泳」建立了书籍&泛文化兴趣听友群,可加微信(ID:tytheti)入群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发表评论,转发分享,感谢你的鼓励与支持~
【时间轴】
00:00 对“搭子”文化的个人观察
04:00 《自我决定的孤独 : 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04:57 作者观点:肢体接触有助于解决现代人的孤独感
11:57 读后感&我的不同看法
13:25 我的“离群索居”生活&对播客的一些想法
16:48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三种孤独:人际、心理、存在性孤独
23:08 高敏感性格&生活经验,让我倾向于“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观点
27:21 认同存在性孤独不等于负能量
30:09 以一首诗结尾
【本期参考资料】
《自我决定的孤独 : 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美] 欧文·亚隆
《逃避自由)》,[美] 艾里希·弗洛姆
《孤独传 : 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英]费伊·邦德·艾伯蒂
《奇迹集)》,黄灿然
无状态 (鱼 in summer) - 鱼丁糸
微信:tythe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