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15.艺术品悍匪往事

15.艺术品悍匪往事

2023/12/13
logo of podcast Think&Talk

Think&Talk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蒙娜丽莎》被砸蛋糕,价值6个亿的《向日葵》被泼洒西红柿酱,艺术品为何被频繁撕票?是迷惑行为还是另有所图?让我们走进本期节目,探寻背后的真相。

本期纲要

1、大闹博物馆

2022年十一月,包括巴黎卢浮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在内的93座全球知名博物馆的馆长签署了一条奇怪的联合声明:警告气候活动家,“破坏”行为正在将艺术品置于危机之中。也就是说,气候环境保护组织似乎用自己的行为向这些博物馆们证明了自己的危险性,那么是他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22年的10月14日,两名属于“just stop oil”也就是“停止石油”的组织的年轻人,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向荷兰画家梵高著名的绘画作品《向日葵》泼洒番茄汤,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手指用胶水粘在了博物馆下画框下方的墙壁上,让自己有更长的时间去高呼自己的价值倡导(因为保安就不能把他们轻易赶出去了,而且把沾满胶水的人手从博物馆的墙上扯下来也挺不容易的),那么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呢,就是一句话“多重视重视环保问题,而不是去关注一幅画,我们的星球和人民更需要关注”。

在这场事故的仅仅9天之后,10月23日,德国青年激进环保组织“最后一代”的两名成员,进入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向莫奈的名作《干草堆》泼洒了土豆泥,并且以一样的方法把手粘在了墙壁上,他们声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牺牲一幅画为代价,提醒人们正视碳排放正在杀死人类和环境的事实”,同时还放了狠话,说他们未来还会再接再厉的;就在德国人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隔天也就是10月24日,在英国伦敦温莎夫人的蜡像馆内,“停止石油”组织又再次将巧克力蛋糕扣在了国王查理斯三世的雕像上;

事情还没完,11月4日,“最后一代”组织的几名成员前往意大利罗马,将豌豆汤泼向了梵高名画《播种者》,并把手粘在墙上,4人被捕;这阵风甚至顺着互联网飘向了南半球,11月9号正在澳大利亚展出的安迪·沃霍尔著名的丝网印刷作品《金宝汤罐头》遭到涂鸦,凶手是两名来自“澳大利亚停止化石燃料补贴”组织成员;从10月底到11月初,在法国巴黎、荷兰海牙均有博物馆发生环保人士试图破坏展品的活动,直到93家博物馆发布了联合声明这一切才逐渐平息。

无论是“停止石油”还是“最后一代”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破坏艺术品来获取注意力,以此倡导自己的主张。这些破坏者的事迹不断在网上发酵,对于他们的声讨也是愈演愈烈,同时对于能源环保、碳排放的问题也是没有平息的态势,一切都像是陷入了泥潭中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行为也算是得逞了。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艺术破坏者”们早就出现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些“艺术悍匪”以及艺术品为什么总会成为被撕票的对象。

2、推倒神像的人

我们总是会说艺术品是具有神圣性的,是不能被侵犯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品往往是用来赞颂神明与统治者的,一座座神像的建立就是对于神性和权力的传播,人们对他的破坏可被视作是对于神圣不可侵犯性的挑战。公元前356年,对于希腊以弗所月亮女神庙的破坏可能是有记录最早的艺术破坏事件。以弗所的月亮女神庙是一座非常宏伟的神殿在当时被称为“爱琴海最丰饶城邦里最宏大的庙宇”,而它也是古希腊最早的庙宇之一,光是建造它的过程就用了120年之久。我们先不提建造这座神殿时的奇闻轶事,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的深夜里,当地一名叫做黑若斯达特斯的青年,纵火烧掉了整座神庙。惨剧发生之后他马上就被逮捕了,在庭审时,黑若斯达特斯语出惊人,他一度声称自己烧毁月亮神庙的目的在于“想通过这种方式名垂青史”。为此,他还特意花时间研究了神庙的建筑构造,并且从神庙顶层的木质结构处开始纵火,一举就将整座神庙烧了精光。以弗所城邦法庭不仅判处了黑若斯达特斯死刑,还禁止以一切形式比如书籍等留下他的名字,就是为了不让他得逞。但是显然到了2023年我们都还能知道他的名字,还真是名垂青史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公元8-9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圣象破坏运动,皇帝狄奥多一世禁止一切形式的偶像崇拜,同时也是为了打压财力雄厚的教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人们将那些基督教的雕塑和教堂的外墙摧毁的面目全非,通过破坏圣象,皇室彰显了其权力,教会的影响力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封建皇权的升级;大量拜占庭早期的艺术品被毁,艺术家流亡。

而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愤怒的市民错误地把巴黎圣母院上的13个犹太国王雕像错认为是历代法国国王的掉线,导致他们纷纷掉了脑袋。

去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现了一起人为疏忽造成的“清乾隆花卉盘”摔碎的事件。由此,引发了对博物馆管理的全面调查。经查,博物馆内仅是破碎的艺术品,就高达250件之巨。这件事在社会引起了众怒。因为古代文物是寄宿着文化与历史的特殊艺术品,是本应该妥善保管的物件,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神圣与不可侵犯的。

“神圣不可侵犯”,至今仍是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态度。人们会极端鄙视在故宫博物馆摔碎文物的工作人员、会对向《向日葵》泼洒番茄汤的人嗤之以鼻。破坏一件“神圣不可侵犯”的物。能获得的不止是关注和名声,在封建时代这还是彰显权力的行为,在神像被推倒后,重新建立起的是新的权力。反过来说,要是艺术品不是具备“神圣性”的,极端环保主义者也不会选择去攻击《向日葵》。

3、硬核狠人与小便池

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个重量级选手,法国艺术家皮尔·皮诺切利,虽然他在创作艺术品本身上并不出名,但是他在“创造性的破坏”这条自己独有的赛道上,可谓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过去的50余年里,他策划并表演了70多起破坏或是挑衅性的艺术事件,而他最知名的战绩是一年内双杀了杜尚的《泉》。

杜尚的《泉》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泉”是一件反艺术的,反艺术圈子的作品,表达了杜尚对于当时艺术界的反叛。它本身就是一件奇葩的作品,而更为奇葩的是它在一年内被一个人毁掉过两次。

1993年,《泉》在尼姆展出,76岁的皮埃尔在使用过《泉》后,使用锤子击碎了它,当时的报纸直接将皮埃尔·皮诺切利戏称为”撒尿艺术家”。《泉》本身是一件“反艺术”的作品,其颠覆与嘲弄深得年轻时皮埃尔的心,并成为了他的艺术信条。可以说杜尚就是皮埃尔的精神导师,他本人也非常崇尚杜尚。但不为人所知的一件事是《泉》一共被杜尚允许制造了8个,每个上面都有他本人的授权签名,而最初在1917年展出的《泉》其实在展览结束后就被丢了,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泉都是“复制品”。最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8个被杜尚授权的《泉》每个都卖出了数百万欧元,并且在艺术品机构的操作下价格越炒越高。皮埃尔认为,自己的破坏行为“升格”了《泉》。

采访里面他是这么说的:在他看来,杜尚的小便池是一头大白鲸,一头金牛犊,甚至是艺术的一件圣杯。皮埃尔袭击它不是为了破坏它,而是为了从”机构"中拯救它。从一个由博物馆官僚机构和艺术团体营造的金钱痴迷的,权威的世界里拯救它。在他看来,这些机构的势力和他们的小圈子,他们那些闪亮的邀请函香槟招待会,以及最重要的他们对于艺术品金钱价值的界定,已经完全毁掉了1917年的小便池。在今天,泉所代表的嘲笑、拒绝、挑衅和幽默的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皮埃尔说“艺术机构通过将小便池变成一个标志,一种艺术商品,已经将它的金钱价值推高到了数百万欧元的高度。更糟糕的是它将杜尚所传达的那种精神已经完全吸纳到了艺术官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中。曾经最反叛的那个东西,今天跟主流的艺术市场已经完全融为一体。”。2006年,皮埃尔再次用锤子击碎了一个《泉》,皮埃尔之所以使用锤子破坏《泉》,是因为那代表的是交易所拍卖师的锤子,拍卖师的锤子又一次落在了一件艺术品上。

皮埃尔说,他永远不会攻击伦勃朗或是梵高,那确实是破坏公物,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更不同的,更传统的艺术。皮埃尔认为,小便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泉的价值并不在池子本身,《泉》的价值完全来源于1917年杜尚的行为本身,而艺术界的复制行为已经毁了《泉》。法律最终还是站在了博物馆这边,在最后的审判中,皮埃尔被判赔偿二十一万四千欧元以及3个月的监禁。艺术品的内在构造是艺术形象,而艺术形象包含形象性和概括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皮埃尔认为自己对《泉》艺术形象的破坏,也包含了新的创造。

4、艺术品身份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会看到艺术品的身份也是会变的,有时候一幅名画的价值还不如一面砖墙。古典油画中有三大名画,分别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委拉斯凯兹的《宫娥》、伦勃朗的《夜巡》,而三者之中更以《夜巡》的故事最曲折复杂——《夜巡》完成于1642年,是荷兰肖像画黄金时代的杰作。

此画为伦勃朗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为其所作的肖像画。《夜巡》的尺寸为3.63 米 x 4.37 米,是毫无疑的大型油画。这张画描述的场景其实是火枪手们在白天举行游行庆典时的场景,而今天之所以被叫夜巡,是因为后世在保管它的过程中在表面使用了很多的保护材料,涂了很多层的清漆。然后这个材料经过时间年久变质,颜色变深,甚至影响到了底下画面的色彩。导致我们现在都管它叫夜巡。

但画面的变色还不是这张画在保存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1715年的时候,这张画要从民兵组织的总部移到了当地的市政厅,但是由于被移装的墙过小,市政厅的工作人员裁掉了其将近1/8的尺寸,在画面上方裁掉了一截旗杆,在他的左边甚至还裁掉了两个人物。在那个时代,市政厅的墙比《夜巡》重要。

在今天,《夜巡》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中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展厅,我们能想到的一切布置:从墙面的颜色到灯光的隐藏,到灯光的强度,到周围的画跟它的距离,所有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让夜巡这张画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时代,《夜巡》比博物馆重要。

而要说哪个艺术品是最受艺术悍匪们喜爱的,那一定是丹麦的小美人鱼。小美人鱼雕像在诞生至今100多年内因为被数次破坏而举世闻名,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关于破坏它的事情发生,关于对它的破坏Wikipedia甚至单独设置了一个条目。

1964和1968年雕像头部被砍断偷窃两次,1984年手臂被砍断一次,2004年被人用炸药从岩石底座上炸入大海后漂浮在港口附近。2017年被动物保护团体为了抗议政府每年夏季让渔民在丹麦外海的法罗群岛猎捕领航鲸,被泼了一整身红漆,妇女节时被泼撒了绿油漆。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时被披上了穆斯林头巾。2020年被反种族主义者抹上“种族主义鱼”(RACIST FISH)。今年3月3日,小美人鱼底座又被喷上了代表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小美人鱼之所以受过这么多次破坏的一个原因是,还保留着原本的模具,也就是说它在被破坏后能马上被复原。

艺术品的身份是会随着时代变化的,比如苏联崩溃后,其原本势力范围内出现了大量列宁雕像被毁的情况,在乌克兰敖德萨市,一座列宁雕像以黑武士的形象幸存了下来。

结合艺术品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对艺术品的破坏行为正是其身份与现状的冲突,任何艺术品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身份。

【参考资料】

[1]机核:被撕票的艺术.

[2] 机核:“艺术已死?” 聊聊艺术的过去和现在.

[3] 公众号:设计癖梵高《向日葵》被“玷污”,环保“暴徒”为何横行世界?

[4] 百度百科:艺术的形式.

[5] 席路德。《神话之城》(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6] 红星新闻:频繁破坏艺术品,93家博物馆馆长签署联合声明谴责环保组织幕后资方:会有更多.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栗子|大宁

配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