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做游戏的职场妈妈 | Vol.006

做游戏的职场妈妈 | Vol.006

2021/11/30
logo of podcast 爱游新生

爱游新生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双十一那天,突发奇想邀请3位做游戏的职场妈妈聊了一期播客:玩游戏是男孩子的专属?被游戏耽误的学渣才来做游戏?游戏行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其实是被程序员害的)?当妈后产出就下降?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 同时还分享了一些原汁原味的有趣故事:操控老公的科学方法?啥也没做却能收获小朋友的崇拜?提升并行处理各种鸡飞狗跳的超能力......(忍住,别在办公室笑出声) 任何吐槽、共鸣或疑问,也欢迎在底部评论区留言。 注:节目中提到的相关文章请点击底部参考链接。 特邀嘉宾** SPEAKERS Jacqueline 游戏美术师 从业12+年 三岁女宝妈 Moliba** 游戏发行 从业7年+ 二孩她妈 Sophia** 项目管理 从业13+年 儿女双全 主播担当** PODCASTERS Tony | 发行设计师 希辰 | 音频设计师** 收听指北** SHOWNOTES  01:10    嘉宾介绍**  02:30    游戏是男孩子的专属?** 广义来说,游戏是人类学习生活技能、认知世界的方式**,每个人从小就在玩,无论男女。但如果狭义地界定为电子游戏,80年代进出游戏厅的确大多数是男生,而且他们喜欢的射击、竞技类游戏似乎更易引起社会讨论的话题,就像前一阵的EDG夺冠。但现在看来,有很多三消、叙事、RPG或换装类游戏中女性占比也非常高,甚至现在有些游戏制作团队清一色都是女生。所以游戏并非是男孩子的专属**。 2008年,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揭露了在男性玩电子游戏时,大脑中控制情感和沉迷的部分非常活跃。因此男性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分数能够分别刺激大脑中更多的区域。这似乎从科学上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更易被电子游戏吸引,比女性容易成瘾**。 针对男性更喜欢及时性有反馈的机制,Moliba还分享了一篇报道「如果女生成绩更好,为什么事业成功的大多是男的?」,文中提到了男性和女性思维和选择的差异——女性更认可多元化价值,而男性更关注个人职业上的成功**。(浏览底部参考链接了解全文)  8:30    你做什么不好,非要去做游戏?** 不知有多少即将或已身处游戏圈的人,被父母耳提面命:做什么不好,非要去做游戏?即使是现在,大部分圈外人对游戏会有稍许偏见。有一位典型的被游戏“坑害”的哥哥、理应最不应该进入游戏圈的Moliba最终走上游戏这条道路,更多是机缘巧合。原本想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后因一万人报名的热潮放弃陪跑,另辟蹊径进入游戏圈。Sophia则因师姐的推荐入行,而后又从运营岗转为项目管理。而美术出身的Jacqueline作为一个二次元元老,因生计问题从动漫转行到游戏,中途前往美国学习,认识了很多独立游戏人,加深了对游戏多元化价值的认知,来到NExT开启创意游戏制作的道路,希望发挥游戏的正向价值。  14:15    游戏行业的性别差异?** 我们更愿意将在游戏行业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总结为性格差异**,而非性别差异。大家往往会觉得同理心、细致更偏女性特质,果断、逻辑性强更偏向男性特质,而实际上这些特质是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就像游戏行业比较常见的岗位项目管理(PM),具备强沟通技巧和条理性等特质的男生也可胜任。  17:00   好酷,你妈竟然是做游戏的?** 想象在聚会中,你介绍自己是在腾讯做游戏的,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哇,你是做王者荣耀的吗?”。尤其在孩子的聚会中,定会收获一波毫不掩饰的崇拜(不要错过Moliba声临其境的分享),这也是Moliba享受到的做游戏的职场妈妈的红利——好像没做什么,一下子就收获了一波粉丝**。但Sophia却不太敢在朋友圈发任何关于游戏的消息,尤其是老师可见的群组,只因老师一句回复“原来,你是做游戏的!”。(懂得自然懂)  21:00   别人都不让娃玩游戏,你倒好。。。** 不清楚多少游戏圈人,因带娃玩游戏被家属diss“别人都不让娃玩游戏,你倒好,天天带娃玩游戏!”。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作者Jane提到了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四大特征: 1)目标**——玩家努力达成的具体结果 2)规则**——玩家如何实现目标的限制 3)反馈**——告诉玩家离实际目标多远 4)自愿参与**——要求所有玩游戏的人都了解并愿意接受目标、规则和反馈 如果将这套游戏机制融入到学习中,岂不是更好?  25:00**    将自己打造成完美运转的系统** 隐藏版《疑案追声》的双生故事**:为不影响开发,作为准妈妈的Jacqueline,兼职项目经理,给这个“老弱病残孕团队”规划进度。当妈之前各种焦虑,当妈之后甚至来不及焦虑。胎动伴随着开会,在肚里就熟悉了其他团队成员的声音,建立了奇妙的亲切感。  28:30    都敢生娃,还有什么苦吃不了?! ** 毕业即当妈的Moliba似乎是幸运的,千里挑一成为1000个面试者中唯一被选中的女生。在“可能瞎了眼”的玩笑话背后,面试官真正看中的是她主动承担责任的品质和优秀的抗压能力**。就像Sophia说的“都敢生娃,还有什么苦吃不了?!”,毕竟同时平衡学业和生育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研究生之后重返职场、已婚未育的Jacqueline虽然自嘲处于就业鄙视链底端,但身处看中创意和个人能力的游戏圈,还是给了她很大的平等和保护。相对来说,注重人力的部分传统行业可能并非这么友好,尤其是对重返职场的妈妈来说,也引起了很多新手妈妈的焦虑。所以Moliba也呼吁,希望社会和更多企业可以再次拥抱重归职场的妈妈们**。  33:10    当妈后,产出就下降?** 职场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刻板印象是:一旦怀孕,产出就下降。好似,一句妈妈,就抹杀了所有的努力**。殊不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妈妈们付出了更多努力。刚经过哺乳期的Jacqueline感触更为深刻,带孩子不免要牺牲掉一部分时间,但大多数妈妈选择的是牺牲掉自己的时间。为了早走,会更早来到办公室,甚至牺牲掉吃午饭的时间用来工作。当然,这中间,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从一名2D美术师成长为一名5D美术师(2D+3D俗称)。 我们经常会被面试官问到:“你并行处理工作的能力如何?”,但对当妈的人来说,不用问,因为每天都在并行处理各种鸡飞狗跳的问题**。  39:30    万年野 or  高效刷野**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身边打野的男女生的不同,男生打野一般先从下半野区再到上半野区,然后到上路和中路抓人,边走边打,刷野更快。而女生刷野毫无规律,看到哪里野怪刷新就打哪里。  42:30    妈宝男到保时捷爸爸的完美进化 ** 无法想象,一个曾习惯被照顾、怀有女性就该做饭的所谓“妈宝男”竟被改造成保时捷爸爸**——从早到晚,搞定孩子的一切**,换尿布、做饭、洗澡、陪玩哄睡...... 很多职场妈妈经常被问到“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其实归根结底不是个人的平衡,而是你周围整个系统平衡**——家庭、学校甚至是邻居的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  45:00    如何带孩子玩游戏? ** 想要让孩子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又不沉迷于游戏**,可以采纳游戏人的几点建议: 1)控制时间**:如15分钟一局,每天4次,且中间户外运动隔开; 2)挑选单机游戏**:可以挑选几家靠谱的开发商,一次性购买所有捆绑包,比如Moliba推荐的Toca Boca AB、Tinybop Inc.、Learn Land等。 3)提升游戏品味**:也有过来人会给孩子买最好的设备和3A大作,让他坐下来专专心心玩一些高品质的主机游戏,将他的胃口拔高。 4)理解与沟通**:对孩子来说,理解万岁,如果尝试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建立基于信任的亲子关系和平等的对话,也许是一种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参考链接 REFERENCES [1] Video games activate reward regions of brain in men more than women, Stanford study finds 链接:https://med.stanford.edu/news/all-news/2008/02/video-games-activate-reward-regions-of-brain-in-men-more-than-women-stanford-study-finds.html [2] 如果女生的成绩更好,为什么事业成功的大多是男的? 作者:万维钢 链接: https://www.dedao.cn/share/packet?packetId=q9X5M23woAqloomwi1VYi27NWdjPvg7e [3] 《游戏改变世界》(Reality is Broken) 作者:Jane McGonigal曾在TED发表相关演讲:Gaming can make a better world (https://www.ted.com/talks/jane_mcgonigal_gaming_can_make_a_better_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