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第25个人:葛亮:耽美文化和情感参与

第25个人:葛亮:耽美文化和情感参与

2024/10/26
logo of podcast 珊越拾穗

珊越拾穗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葛亮
Topics
葛亮:我的研究关注中国内地耽美文化的作者和读者,特别是他们在创作和消费耽美作品时的情感、欲望和主体性体验,以及由此形成的情感经济。我的研究方法结合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网络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等多种方法。我发现,耽美作者群体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审查制度、社会偏见等,这导致他们难以公开表达自我。同时,耽美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值得关注,例如耽美与科幻的结合,以及对ABO世界观和生育劳动的探讨。在对耽美读者的研究中,我发现05后读者群体呈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并将阅读黄文视为一种催眠工具。此外,我还关注到耽美作品中关于主体性的讨论,以及其中体现出的矛盾性。耽美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领域,它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探索,并具有变革的潜力。 蒋灵珊:作为一名听众,我对葛亮的学术轨迹和研究内容非常感兴趣。从文学批评到社会学,再到数字人文,葛亮的跨学科研究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对耽美文化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也对葛亮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在与葛亮的对话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耽美文化、情感经济、主体性以及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并对耽美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葛亮对耽美作品分级制度的建议也值得我们深思。

Deep Dive

Key Insights

葛亮博士论文的主题是什么?

葛亮的博士论文主要关注中国内地的耽美作者和读者,特别是他们在生产和消费耽美浪漫和情色故事时的情动生命经验(affective experiences),并探讨了情动参与的不同范式以及情动经济的形成。

葛亮在研究中如何与耽美作者建立信任?

葛亮通过微博与耽美作者互动,逐渐建立线上亲密关系,经过几个月的互动后,作者同意通过QQ进行文字访谈,最终建立信任后进行了线下访谈。

耽美文化对未成年人阅读的影响如何?

葛亮认为,耽美作品类型多样,既有清水文也有高H文,因此更关键的是建立分级制度,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未成年人阅读。目前晋江的分级制度只是一刀切地提示18岁以下不建议阅读,缺乏真正的分级标准。

耽美作品在性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耽美作品可以作为性教育的一种创意性文本,尤其是对于性少数群体的认知和性启蒙具有积极作用。葛亮提到,耽美作品可以提供一个多元的性教育视角,但需要结合社会的性教育努力。

耽美与科幻的结合有哪些创新?

耽美与科幻的结合创造了许多新的类型,如一十四洲的《小蘑菇》获得了华语科幻星云奖。这种结合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异性恋规范,还探索了后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酷儿爱情。

ABO世界观在耽美文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ABO世界观最初是为了方便情色描写而引入的,但后来在耽美文学中发展出多种创新,如AB文(Beta与Alpha之间的爱情故事),挑战了荷尔蒙决定论和信息素决定论。尽管ABO文仍存在复刻异性恋和男权中心主义的问题,但它也展现了耽美文学的多样性和变革性力量。

耽美文学中的主体性是如何被讨论的?

葛亮在其博士论文中讨论了耽美作者和读者的主体性,认为耽美是一个永恒的矛盾场。作者和读者在挑战异性恋规范和男权中心主义的同时,也面临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性赋予了耽美文学变革的潜能。

葛亮推荐了哪些耽美作品?

葛亮推荐的耽美作品包括一十四洲的《小蘑菇》和《C语言修仙》,以及常配上的《楚天以南》。他还提到自己偏爱现实向的耽美作品,如《撒野》。

Chapters
葛亮博士的学术兴趣从文学批评转向数字媒体、流行文化和创意产业,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的跨国文化传播。他从对文本的分析转向对人的关注,认为文化现象的研究应该关注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生命经验。他的研究方法也因此变得多元化,结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和媒体研究等多学科视角。
  • 葛亮的学术轨迹从中文系到社会学再到数字人文,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 他从文学批评的疲惫感转向对人的关注,认为文化现象的研究应该关注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生命经验。
  • 他认为文化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弱,学科不应该限制研究方向。

Shownotes Transcript

00:00:15 葛亮简介: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系讲师00:01:50 学术轨迹的变化:文本到人00:12:30 数字人文系的介绍00:19:01 博士论文主题:耽美与情动、欲望、主体性00:21:57 情动的三个研究流派:Tomkins&Sedgwick; 斯宾诺莎&德勒兹;Sara Ahmed00:27:55 中国研究脉络中的“情教”相关的讨论00:29:05 研究方法:对作者、作品、读者的研究,作为文化现象的研究00:41:20 与受访者建立信任感和亲密关系;线下、线上、文字访谈00:50:07 对耽美作品建立分级制度;耽美作为创意性文本对性教育的作用01:00:25 05后读者的特点:爱国主义;性萧条和经济萧条;黄文作为催眠工具01:04:05 耽美作者、读者的地域特征和群体身份01:08:07 耽美与科幻的交叉:一十四洲《小蘑菇》01:12:11 《小蘑菇》中人与非人的酷儿爱恋01:17:30 ABO世界观、《小蘑菇》中的生育劳动01:27:35 主体性与矛盾场01:29:30 推荐耽美作品节目中提到的人与书: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Ann Swidler; Michele Lamont; Jeffrey Alexander Nick Srnicek, Platform CapitalismLiang Ge, PhD Thesis: In, With and Through Ambivalence: Subjectivities, Desires and Affects of Chinese Danmei Participants in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Male-Male Romances and/or EroticaSilvan TomkinsEve Sedgwick, Touching Feeling: Affect, Pedagogy, PerformativityBrian Massumi, Parables for the virtual: Movement, Affect, SensationSara Ahme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 冯梦龙,汤显祖Ge, L. (2024). Ambivalent affective labor: The datafication of qing and danmei writer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0(0). https://doi.org/10.1177/13675494241270468Wang, N., & Ge, L. (2022). Fan Conflicts and State Power in China: Internalised Heteronormativity, Censorship Sensibilities, and Fandom Police. Asian Studies Review, 47(2), 355–373. https://doi.org/10.1080/10357823.2022.2112655巫哲,《撒野》淮上,《破云》Ge, L. (2021) ‘Problematizing heteronormativity: Performativity, resignification and A/B/O fiction in Chinese danmei literature’, 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7(2), pp. 241–254.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386/eapc_00051_1.一十四洲,《小蘑菇》,《C语言修仙》,《仙道第一小白脸》BGM: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Variation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