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学了心理学,还是会为生活苦恼

学了心理学,还是会为生活苦恼

2022/3/6
logo of podcast 细管胡同

细管胡同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现在在美国攻读心理学博士的熊老师。我们从心理学是不是实证科学这个问题出发讨论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熊老师还介绍了她在家庭教育、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我们感觉科学很严谨,也很累,而且学了心理学,还是会为生活苦恼。

主要内容

1:30 和把心理学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相比,我们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实证科学

3:00 心理学是基于对群体的研究的科学

5:00 心理学专业学生都会经过一个给自己“贴标签”的阶段,因为“贴标签”可以减少认知负担

6:14 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会帮助人走出“贴标签”的阶段

9:45 定量、定性的心理学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11:12 心理学的基础科学部分主要研究人的基本心理规律,应用部分则是将已知的心理心理规律应用到社会情境中

12:19 评价员工表现是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15:40 科学家需要具备以不同视角观察某种现象的能力,还要有自我反驳的能力

17:35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反对观察归纳法

19:50 科学要符合可证伪性原则

22:21 认知神经科学的问题是存在可逆性解释

28:00 和有机主义设计风格类似,波普尔的理论因其易于理解而被广泛传播

29:20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量表、观察、面谈、生物学测量等

34:40 熊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家长的表达、行为、价值观、目标会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子女的动机、情绪健康及学习习惯和学业成就

35:50 心理控制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教养方式?

40:50 使用愧疚感、内感实现心理控制,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42:39 青春期社交、学业也是熊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

46:18 改变命运这样的目的是否可以为偷看日记这样的行为辩护?

47:46 评判心理控制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48:03 某种思维方式可能是环境造成的,但人不一定要一直保持一种思维方式

49:00 思维升级能给人带来好处

52:30 一些文化适应方面的个人经历

54:12 熊老师在文化差异与文化规范方面的研究

55:25 人们对“社恐”和“社牛”的重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变迁

1:0:20 医学是个“墙角专业”,只能线性发展,且强调尊重权威

1:3:30 如何看待生理心理学,特别是临终关怀

1:9:50 心理学的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

1:15:42 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里的一段关于科学的文字

1:16:35 对科学精神的总结

参考资料

- Stefan Themerson《Logic, labels, and flesh)》(逻辑、标签与肉身)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美] 侯世达 《我是个怪圈)》

- [美] 阿图·葛文德 《最好的告别)》

-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不合时宜的沉思)》

本期歌单

- Coldplay 《The Scientist》

- Jóhann Jóhannsson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 Chinese Football 《地球上最后一个EMO男孩》

- Michael Jackson 《Man In The Mi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