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跟十年砍柴吃饭,只要上了桌,说起任何一件事,讲起任何一个人,他几乎都能旁征博引,把事的背景、人的社会网络梳理得明明白白。其博闻强识之强,读书之多,涉猎之广博,在我认识的人中罕有匹敌。 他在本期播客中也举了个例子,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写自传时,说她在清华上学时有个恋人,书中没有透露名字,用字母C指称。砍柴立刻就猜出了是某位院士,原因就在于,他对这位院士的经历、乃至其家族的经历都如数家珍。 著名学者雷颐评价说砍柴有“贯通感”,学贯古今的贯通,诚哉斯言也。历史地理人物掌故在他那不是一个个散落的点,而是一张有着巧妙连接的生机勃勃的巨大社会网络。 我很佩服砍柴的是,从BBS到微博到公众号到视频,他都能无缝切换,似乎不存在学习壁垒,怎么做到的呢?他说他明确了自己的定位——「表达者」,想明白了这一点,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 砍柴是初代知识网红之一,他自称「古墓派」,跟他同期的是罗永浩方舟子等人,但他似乎始终没那么火,这跟他的选择有关,本期播客也谈到了他的思考。 砍柴的书法也是一绝,跟他的时评功力一结合,于无声处听惊雷,这里也贴两幅他的书法时评,以窥砍柴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