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13 | 韦德林:研究伦勃朗的一生,在涂层与光暗中辉耀

E13 | 韦德林:研究伦勃朗的一生,在涂层与光暗中辉耀

2021/11/29
logo of podcast 木犹如此

木犹如此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一期介绍的逝者是恩斯特·范·德·韦德林(Ernst van de Wetering),这是一位终其一生都在研究伦勃朗作品的专家。韦德林努力向世人解释,伦勃朗那些闻名世界的自画像,其实应该叫作特罗尼(tronie),是通过镜子来捕捉人类表情或光线奇特效果的练习作品。 他以画家的身份从事艺术品研究,并遵循作画技法和科学手段来鉴别伦勃朗作品的真伪。而比追溯绘画技法和辨别真伪,更难的是追溯作品的思想,探寻伦勃朗一次次打破当时盛行的艺术规背后的想法。比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认可更让韦德林开心的是,伦勃朗的伟大被公众所见并拥护。 00:50**|Intro 02:30**|嘉宾Aska 艺术史,佳士得的工作,日韩艺术的兴趣,拍卖,客户 08:35**|经济学人逝者讣告:恩斯特·范·德·韦德林:天下无双 翻译: 公众号 一天一篇经济学人 (微信号 Economist_fans) 15:10**|真伪艺术品:鉴别、技术与拍卖 18:55**|为什么伦勃朗的作品赝品数量特别多 门生众多,大量作品,题材丰富 20:00**|伦勃朗与荷兰 莱顿和阿姆斯特丹,伦勃朗广场 22:10**|从伦勃朗到浪漫派,从印象派到当代艺术的脉络 写实,光线与气氛,《披头散发的自画像》 26:00**|伦勃朗的自画像 vs 我们的自拍照,运用光影营造戏剧性 把有趣置于标准的美感之上 28:35**|Aska和Colin去纽约大都会看伦勃朗的画 现场录音,戏剧性的光,与维米尔的对比,《亚里士多德与荷马半身像》 33:00**|伦勃朗的跌宕起伏的一生 20岁出头就登上人生巅峰,17世纪荷兰的黄金时代,《夜巡》之后走向落魄,对面相学与解剖学的研究《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从近百幅自画像中看伦勃朗心境的转变 42:45**|被破坏的《夜巡》与关于艺术修复的辩论 49:15**|艺术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53:20**|Ending: Aska和Colin大都会录音 Part 2

逝者:恩斯特·范·德·韦德林 Ernst van de Wetering 延伸内容 关于侘寂(Wabi-sabi),我们还喜欢听: 看理想 | 徐英瑾 暧昧:给日本脑洞一个哲学解释 物哀、侘寂与切裂:浸入偶然的幸福 李幸倪 | 林夕 侘寂******** 关于艺术,我们还喜欢听: 看理想 | 王瑞芸 西方艺术三万年 从戏剧走向真实:伦勃朗的画只剩人性 “法国混混”杜尚其人:掠过痛苦与烦恼,像飞鸟掠过水面 凯奇与禅宗所到之处I:将有趣置于正确之上,波普艺术由此诞生

这一期提到的伦勃朗的作品

这一期提到的其他艺术家

阿姆斯特丹伦勃朗广场:夜巡,鸽子以及Booking.com 嘉宾 | Aska 主播 | Colin, Sheldon 剪辑&后期 | Colin, Sheldon 音频上传 | Colin, Sheldon 音乐 | Anton Wilhelm Solnitz Sinfonia in A major, Op 3/4  Music of the 17th Century "Dutch Golden Age" (Part One) - Yvonne Timoianu, Violoncelli Johannes Albertus Groneman Flute Concerto in G major  Johann Christian Schickhardt Concerto for flute, 2 oboes, strings in G minor Willem de Fesch Concerto for 2 violins,in B flat major, Op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