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作者是日本人,书中描述的许多日常场景和想法在中国也能找到共鸣,能够启发读者更认真地观察生活,并从中获得思维方式的启发。
排列整齐的饮料瓶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背后的故事或意义可能并不重要,但这种有意义的排列本身就能吸引注意力,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排列也能引起关注。
作者买书的原因是喜欢这本书,而非价格。降价三次的标签让他意识到,人们常常误以为降价是卖出商品的原因,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错误的推理会误导决策。
作者最初认为N是商品名称的首字母,后来意识到,即使没有刻意设计,酱汁均匀涂抹时也可能自然形成类似N的形状,这提示我们有时卖方和买方的多想可能都是改进行为的线索。
清洁剂泡沫少是卖点,但泡沫少让人难以判断是否洗干净,这与牙膏的薄荷清凉感类似,泡沫和清凉感并非实际功能,但能提供使用时的提示,帮助用户感知产品的功能。
看到“使用中”的灯牌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想象卫生间内的场景,这种本能的画面投射提示我们,文字和概念会自动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这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用墨水量(如5毫升)描述圆珠笔的容量对用户没有直观感受,但用“写10公里”来描述则更直观,提示我们在设计产品时,选择用户能理解的单位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地铁楼梯旁的广告牌巧妙地利用了人们从地铁站出来到街上这段“未被占领”的空间,提前吸引顾客的注意力,避免了街上广告牌的竞争,提示我们在看似不重要的空间也能找到广告机会。
烟灰缸因新规定不能再使用,放小玩具是一种优雅的解决办法,利用人们的恻隐之心,避免破坏精美的小玩具,从而减少在烟灰缸里弹烟灰的行为,提示我们用温柔的方式劝导他人。
导航软件建议穿过商场提示我们,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如建筑物不能穿过)可能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实际上,商场等公共场所是可以穿行的,打破这些成见能带来更多可能性。
02:07 一本书中的引人注目的标签
04:09 价格背后的启示:调整书籍价格以吸引顾客的错误推理
07:41 解决问题的线索:从卖到买的故事中的提示与表面功夫
11:30 场景的力量: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15:22 搜索关键词的机器熵和人类理解的差异:理解AI的挑战。
19:12 意想不到的广告机遇:从地铁楼梯到街上的生意契机
22:59 规定限制与保护:探讨街头烟灰缸的奇妙用处
26:52 烟灰缸里的小玩具:用爱与珍惜之心来影响他人
30:44 突破自己的限制:从屏幕中的路径规划看到更大的可能性
34:35 感受力与存在感:微不足道的事件的累积力量
38:23 观察的力量:从垃圾筐到生活中的日常问题解决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