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门罗事件”之后,我们如何面对她的作品?

“门罗事件”之后,我们如何面对她的作品?

2024/7/14
logo of podcast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主持人|尹清露

就在加拿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逝世两个月后,一件被掩埋了太久的秘密浮出水面):近日,门罗的小女儿安德丽娜·斯金纳对加拿大媒体《多伦多星报》披露,称自己童年时曾经遭受继父盖瑞·弗兰姆林性侵,母亲对此知情,但仍与弗兰姆林继续生活,直到他于2013年去世。

根据安德丽娜的描述,虽然她在事后告诉了生父,她的生父却决定向门罗隐瞒此事。当安德丽娜时隔25年终于向门罗坦白真相,门罗的反应是“感到自己被背叛了”,似乎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跟一名受害者说话,而受害者正是自己的女儿。从安德丽娜的自述中可以看出,性侵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她因此患上暴食症等病症,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她找到了应对创伤的方式,她如今是安大略省的一名冥想和正念教师,擅长治疗童年创伤。

这次事件引起了广泛的震惊和讨论,也把“作品与艺术家能否分开看待”这个老问题摆上了台面。一个被普遍提起的观点是:门罗之所以能把人性的复杂刻画得如此精彩,说明她曾亲身经历过。门罗带有类似情节的短篇小说《破坏者》,也由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包含一名年轻女孩被年长的标本制作师性侵的情节,而他的女性伴侣却对此视而不见——尽管她曾资助过女孩上大学。然而,这种事后归因的做法又是否妥当呢?

抛开“作品与本人”的亘古议题不谈,事件真正令人心情复杂的地方在于如下事实:一名写出了女性内心最细微复杂的感受和心声、被誉为女性主义典范的作家,她的真实行为却背叛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讽刺的是,在门罗拒绝为女儿伸张和辩护时,她用到了“厌女文化”一词作为理由——根据安德丽娜的回忆,门罗对事件的回应是“她太爱他了,如果我期望她拒绝自己的需求、为孩子牺牲、弥补男人的过失,那么我们的厌女文化就是罪魁祸首。” 【本期嘉宾】 林子人 徐鲁青 董子琪 潘文捷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 左佳华(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30 门罗事件的回顾

05:00 门罗事件中性别的双重标准

12:06 作家的作品到底有多少的自传成分?

16:57 读者通过对作品审查寻找作者的真我

19:07 被简化的女性主义教条

25:20 复杂且具体的生活情境

36:21 写作与文学的道德

41:03 作者和作品能划清界限吗?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加】爱丽丝·门罗 《逃离》

【中】曹雪芹《《红楼梦》

【波兰】纳博科夫《洛丽塔》

【巴勒斯坦】Saba Mahmood《Politics of Piety》

【美】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划清界限:如何对待失德艺术家的作品》

【法】茹斯汀·特里耶《坠落的审判》

【意】玛吉·吉伦哈尔 《暗处的女儿》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OP: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ED:史塔密兹《降B大调中提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