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57 西马读书会04:新实证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德拉·沃尔佩、科莱蒂、柯亨、W·H·肖、J·E·罗默、J·埃尔斯特

57 西马读书会04:新实证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德拉·沃尔佩、科莱蒂、柯亨、W·H·肖、J·E·罗默、J·埃尔斯特

2023/12/11
logo of podcast  优牲忧郁

优牲忧郁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播

  • 和尘,觉明朗照,对自己彻底的真诚。

  • 十五,未学中西马,先吹古今牛。

  • 如山清,但愿长睡不复醒。

  • 韫章,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瑾奕,在存在中迎候解放。

时间轴

-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德拉·沃尔佩

- 03:50《卢梭和马克思》德拉·沃尔佩1957

- “马克思本人对卢梭的评价并不高,但是思想受卢梭思想影响”

- 04:08卢梭:不平等有两种「先天的不平等」「后天的不平等」

- 04:56现代主义民主有两个灵魂/两种自由:一是公民自由或政治自由,依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二是平等自由或者社会自由,依靠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先天的不平等会导致后天的不平等”

- 06:52讨论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法的不同之处

- 黑格尔辩证法: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先把现实归结于理念

- 科学辩证法:从具体出发先形成一个比较抽象的规律,然后又要回到具体的历史逻辑,历史情景里。「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

- 科莱蒂

- 09:10科莱蒂的老师是德拉-沃尔佩,思想受其影响,受列宁影响1950加入意大利共产党

- 09:48《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科莱蒂1969

- 10:10黑格尔的物质辩证法:“有限的是无限的,实在的是合乎理性的”

- “黑格尔通过物质辩证法完成了绝对唯心主义”

- “黑格尔消除物质的存在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 11:48科莱蒂把黑格尔的物质辩证法与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讨论

- 14:17无矛盾原理

- “康德:观念上的实在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 “黑格尔:实在中也存在辩证的矛盾”

- 14:53社会生产关系理论

- “类:人是自然的存在,是思维的存在”

- 16:55《意识形态与社会》科莱蒂1969「里面讨论一些哲学家的观点」

- 17:12对马尔库塞“马尔库塞哲学的核心:科学就是压抑,承认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物化?”

- 17:51马尔库塞:实证的思想和否定的思想

- 「马尔库塞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 19:05《一个政治的和哲学的访问录》科莱蒂1974

-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 柯亨

- 20:10柯亨:理清了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在新的历史境况下对马克思的审视与发展

- 21:20《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柯亨1978 研究对象:围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阐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 21:46「马克思的历史观念保留了黑格尔的结构」黑格尔的历史主角是精神世界,载体是文化;马克思的历史主角是生产力,生产力的载体是经济结构

- 22:28) “质料性material properties”和“社会性social properties”

- 「质料性:从内容上分析事物,看到事物基本的自然属性或者物质属性」

- 「社会性:从形式上审视事物,看到事物的社会关系」

- 「黄金的质量性是金属,社会性是货币」

- “通过对质量性和社会性这两个概念的把握,马克思由此破除了商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一种迷思。商品和资本的神奇,其实主要就是在于它的社会性,而不是它的质量性。”

- “商品拜物教--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劳动的社会特效扭曲为物 的属性,社会关系显现为物的关系。拜物教徒相信,物的交换价值 由物的自然属性决定 ”

- “资本拜物教--马克思《资本论》:资本是⼀种确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种关系属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它在⼀个物中显现出来。”

- “马克思认为古代社会重视质料性,现代社会重视社会性”

- 24:04柯亨关于生产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一些重新的辩解。

- 柯亨提出解决的两个误解:一.人本身不是生产力,人的劳动才是生产力.二.科学不应该被归结为上层建筑,应该被划为生产力,因为科学被划为生产力并不在于它的意识形态的因素

- 「生产力:社会发展中的根本性因素」

-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 「经济结构: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不是生产的⼀条途径, 而是生产在其中进行的⼀个权力的框架」

- 25:19柯亨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功能解释”的理论

- 「功能解释:我怎样去看待它,是基于它对我的作用」

- “生产力是最为首要且根本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始终是为生产力而服务的”

- 25:58《历史唯物主义的再探讨》柯亨1988

- “分析一个事物的时候,既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人们的自我意识、生活传统等认同等角度出发”

- 26:37马克思的哲学人类学中忽视了人的自我认同的需要

- “马克思强调,人本质上就是创造性的存在物,而忽视了在黑格尔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的需要和追求”

- “马克思更多关注人和世界的关系,而非人和自我,人和他者的关系”

- 27:05马克思哲学人类学具有一定片面性,忽视了宗教和民族主义的重要性;片面性也导致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对人的情况的片面描述

-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会有人取得画家的身份”

- “历史唯物主义里很少考虑人自身的兴趣与需要”

- 28:21柯亨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存在不明晰的地方,但他仍然确信,马克思的一个基本的结论“历史的基础性的过程是人类的生产力增⻓的物质过程”

- 28:57柯亨的平等观

- “马克思认为可以通过工人阶级的兴起 或者获得巨大物质财富来消除不平等”

- 30:02柯亨对现代自由主义中不平等的三重辩护

- 一.经济论证:只要保证人人机会平等,那么市场竞争下的巨大收入差异并不违背平等精神

- 二.自由论证:财富再分配违背每个⼈的自由和私有产权

- “自由论证支持者诺齐克:如果⼀个人对无主之物的占有没有造成他⼈境况的恶化,那么占有合法 ”

- 三.正义论证:追求经济平等会削弱人们经济动机

- 31:00) 罗尔斯的差异原则

- 「罗尔斯允许不平等来激励企业家」

- 「柯亨认为激励论证无异于向绑匪交赎金」

- 31:52柯亨认为的平等:可及优势平等

- “纠正所有非选择的劣势,不管是社会的不平等还是先天的不平等。最后的结果差异只会反应趣味和选择的差异”

- “终极目标是消除压迫,创造出⼀个,每⼀个人和他人都处于平等关系的共同体”

- “社会主义改革的最大阻碍不在于变革激起的特权阶层的反抗,而是人们认为‘变革不可实现’的信念”

- “偏爱a胜过b,不过是他相信他可以得到a而不是b”

- 33:38柯亨关于正义

- “规范性终极真理是历史中的不变量,虽然历史环境无疑会影响公正的具体要求,但它们之所以能施加这种影响,就是因为永远有效的公正原则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内容”

- “平等问题不能被搁置和延迟,社会主义者必须少些浪漫,多从道德的角度维护自己。我们不得不在稀缺中寻求平等,不能依靠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福祉,而是做艰苦的理论和政治工作”

- W·H·肖

-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肖1978

- 35:20"肖认为首先要把马克思跟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的那些追随者全区分开来,其次呢,他建议取消或者说合并那些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混乱的术语,比如说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 「实证证的东西或者分析的东西做起来会让人安心,因为你觉得自己的思维是得到训练的,而且你会觉得自己的贡献是非常踏实的」

- 「当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时候,不一定非得按照马克思的思路来理解」

- 38:19肖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讨论

- 「生产力:狭义的生产力就是指的劳动力跟生产资料」

- 「劳动力:是人的精神跟肉体可以用在劳动上面的能力的总和」

- 「生产资料:就是劳动工具跟劳动对象」

- “劳动≠劳动力;人≠劳动力”

- “无产阶级里有些人是不劳动的”

- 「科学技术知识实际上是劳动力的某种属性」

- 39:55肖认为劳动关系的特征

- “肖只讨论生产而不讨论流通、不讨论消费”

- “肖觉得生产越发展,过程越复杂,产品就越来越精细。而劳动关系之间的相互连接,就越加的复杂与深入”

- 39:57所有权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生产力和产品的控制关系的问题

- 「技术,也就是生产力,它本身决定了历史的发展,历史的方向」

- 约翰·罗默

- 43:50罗默是经济学家,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 45:00《论剥削和阶级的起源——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罗默1982年

- 「在这篇论文里,他试图定义‘阶级’是什么」

- 阶级分析的三个变量:X(v)代表生产者v亲自工作或者运动;Y(v)代表同一个生产者v雇佣别人来做工作或者运动;X0(v)指生产者v选择出售或提供给别人的劳动时间;X(v)是你自己做的工作,Y(v)是你让别人做的工作,而X0(v)是你为别人工作的时间

- 七个阶级:①大资本家(地主):不自己操作生产活动,只雇佣他人。

②小资本家(富农):既操作自己的生产活动,也雇佣他人。

③小资产阶级(中农):仅操作自己的生产活动,不雇佣他人也不出售劳动力。

④未具体命名的阶级:操作自己的生产活动,雇佣他人,同时出售一些劳动力。

⑤半无产者(贫农):操作自己的生产活动并出售劳动力,但不雇佣他人。

⑥未具体命名的阶级:不操作自己的生产活动,但雇佣他人并出售劳动力。

⑦无产者(农业劳动者):不操作生产活动,也不雇佣他人,只出售劳动力。

image.png

- 「罗默想通从微观经济学的层面建立一个微观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计量化,或者说定量化的方向走」

-

- 51:27《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罗默1982

- 「写这部作品的问题意识:对于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观察」

- “他想做的就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解释力”

- “马克思主义可以很好的去解释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失败,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行为,是没有办法进行一个成功的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辩护是非常单薄的”

- 53:30马克思主义者很难在三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 一.社会主义的阶级属性问题

- 二.社会主义社会在行为方式上偏离所谓的正路的原因

- 三.社会主义社会,它偏离正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罗默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政治现象是经济现象的必然结果”

- “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会把国家当做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不具有独立性的”

- 58:04罗默关于剥削的讨论

- “在任何经济体系中,人要么是做生意的人,要么是为别人工作的人”

- 「剥削者:利用他人的劳动来增加自己的收益的人」

- 「被剥削者: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 61:25罗默认为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剥削

- 「社会主义的剥削:社会主义的剥削和身份的剥削」

-

- 64:32《共产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可能存在吗?》罗默1992「在苏东巨变历史状态下发表的一篇论文」

- 「罗默对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不完全是政治上的定义,更接近经济上的定义」

- 「一般经济学家们认为共产主义在经济上失败的原因一是低效的公有制企业,二是中央计划经济,三是政治上的专制」

- J·埃尔斯特

- “老师的研究兴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

- 73:23非胡说「星期二小组」

- 73:50《理解马克思》埃尔斯特1985

- 「意向的结果:就是说行为者在他行为之前的动机虽然通过这个行为不一定能够实现意向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以观念的方式存在于我这个行为之前」

- 「现实的结果:就是讲功能的解释,然后注重的是行为实际上的效果」

- 「亚意向性的因果性:关于偏爱与信念、激情等的因果关系」

- 「超意向性的因果性:把聚集的社会现象理解为许多个体行为的结果」

- “在市场剥削中,权力通过三种方式来强化剥削关系:第一个是通过国家权力加强所有权,第二个是通过垄断权,第三个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支配”

- 76:43《理性选择与文化群体行动——埃尔斯特对马克思社会形态变革阶级革命解释观的质疑及其批驳》陈法建,钱守云

- “埃尔斯特认为因为资产阶级既有金钱,又有动机去做出物质上的让步,从而可以消散革命运动,而由现代技术装备的、拥有强制力量的代表资产阶级行动的国家又会制服任何萌芽性的共产主义革命,所以,「即使在最为有利的条件下,共产主义革命的可能性从理论上也值得怀疑」”

- “个体理性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体现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对立,从而构成另一种典型的‘社会矛盾’”

- “埃尔斯特认为阶级革命不能承担解释历史发展的载体重任,而文化群体行动,大家有相通的文化背景,以文化背景为特征的群体的行动才可以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

- “埃尔斯特认为并不存在必然的胜利或必然失败的革命案例,最终还是取决于不同动机所驱动的每种选择所占的比重以及相互之间的博弈”

- “埃尔斯特认为,潜在的革命者处于一个囚徒困境。如果革命成功,革命者冒着风险取得的果实就会被别人分享;反之失败的话,现在政权给予的苦难,革命者将独自承受,所以革命者参与革命需要付出一个巨大的代价。通过这种博弈计算完之后,那么理性的策略也就变成了「远离革命」”

- 80:47《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人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乔瑞金,李小红

- 「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还原法」

- 「博弈论:指最优策略,在主体面前摆着各种可行性方案,行为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进行理性选择,最后选定一个最佳方案」

- 「马克思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反终极目的性:指行为人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得到更糟糕的结果」

- “人类将如何才能走出这张自己编织的网”

- 86:18) 关于埃尔斯特的讨论

- 「身份或者认同的冲突不容易用代议制民主的方式解决」

- 「博弈论和囚徒困境」

- “现实当中发生的事情,它一定是有逻辑的,但是你逻辑上面可以推演出来的东西,现实是不一定发生的,它不一定会是现实当中会存在的事情。”

- 本期围读

- 第四章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第七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 德拉·沃尔佩

- 《卢梭和马克思》1957

- 科莱蒂

- 《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1969

- 《意识形态和社会》1969

- 《一个政治的和哲学的访问录》1974

- 柯亨

- 《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78

- 《历史唯物主义的再探讨》1988

- W·H·肖

-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978

- J·E·罗默

- 《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1982

- 《论剥削和阶级的起源——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1982

- 《共产主义后的社会主义可能存在吗?》1992

- J·埃尔斯特

- 《理解马克思》1985

- 《马克思主义和个体主义》1989

随机掉落

  •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 :20c50s开始, 70-80s有论争和发展。包括有,历史主义-霍布斯鲍姆、ep汤普森;结构主义,文化唯物主义-伯明翰学派;分析主义etc

无限清单

-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 马克思《资本论》

-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 李华荣,乔瑞金《柯亨平等观的实质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8,(11):27-33

-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 John E.Roemer《社会主义的未来》

- 陈法建,钱守云.理性选择与文化群体行动——埃尔斯特对马克思社会形态变革阶级革命解释观的质疑及其批驳[J].求索,2013(06):228230.

- 乔瑞金,李小红.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人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其意义[J].晋阳学刊,2005(01):50-53.

- 写在最后

- 剪辑:阿黠

- 时间轴:阿黠

- 策划:和尘

- 伴奏:only one that really - 萝卜

- logo 设计:商隐

- 我们的网站:ysyy.typlog.io

- 公众号:侦知棒

- 听友群:(微信)zhentanxueyuan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