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of episode E12: 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冬季北京的污染暴露日记:“我吃的是烧烤还是PM2.5?”

E12: 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冬季北京的污染暴露日记:“我吃的是烧烤还是PM2.5?”

2021/5/31
logo of podcast 不成气候No Such Climate

不成气候No Such Climate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空气质量系列节目的第三期,我们从宏观尺度转向个人视角:我们有幸邀请到爱丁堡大学厄舍研究所Usher Institute的空气质量项目协调员、数据分析员林春。林春师兄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个体暴露监测,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个体暴露,以及个体暴露监测使用的仪器。 他还给我们分享了他参与的中英联合研究项目和他自己在北京的个人暴露监测的实验。 【本期剧透】 03:20 草根空气质量专家组成员Mathew Heal教授的广告 07:13 人口健康和人口信息学研究院Usher Institute  11:06 随堂小问题: 你知道自己身处环境的污染物有哪些以及它们的浓度吗? 13:02 课代表给大家复习空气质量系列的前几期节目 15:18  英国自动化城市监测网络建立的背景和概况 21:20 为什么要关注个体暴露?监测的时间和空间精度为什么重要? 32:01 个体暴露监测和大气环境监测的差别 32:41 三代个体暴露监测仪器的进化以及它们各自美丽的价格 53:00 怎样判定仪器的可用性?仪器如何校准?  58:05 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 1:11 健康影响研究的里程碑:哈佛六城研究 1:16:18 时下的健康影响研究:中国超大城市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中英联合研究计划 1:37:09 师兄自己的暴露情况 师兄“公器私用”预实验:冬季北京的个人暴露情况 1:40:34 “天哪,我这到底吃的是烧烤还是吃了土?”  1:49:48 有了个体暴露研究,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大气浓度?

注:

  1. 灰色曲线为便携式个人PM2.5监测仪每分钟测量的个人PM2.5暴露浓度(个人监测仪已于此预实验前与标准仪器进行为期3天的共同采样比对测量结果;图中个人暴露值已使用共同采样数据校正,与标准仪器测量值具有可比性);
  2. 浅蓝色曲线为北京海淀万柳环境(室外)空气质量评价点每小时报告的同期PM2.5环境空气浓度;
  3. 深蓝色水平线为中国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GB3095—2012)中对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中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4. 绿色和红色垂直虚线标识我离开住所/办公楼开始某项活动和回到住所/办公室楼内的起止时间;
  5. 监测结果显示: a) 那三天大部分时间PM2.5环境空气浓度和我的个人暴露浓度均超过了中国国标中对PM2.5环境空气质量的浓度限值; b) 我在室内时PM2.5个人暴露浓度总体低于同期环境空气浓度; c) 某些活动(如烧烤)使我的个人暴露浓度远超过同期环境空气浓度。 【延伸阅读】   Mathew Heal教授个人主页http://www.chem.ed.ac.uk/staff/academic-staff/professor-mathew-heal)   Lin等:北京大气中的PM2.5和黑炭与个体暴露的关联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0333210?via%3Dihub Dockery等:美国六城空气污染与死亡率的关联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199312093292401) Shi等:中国超大城市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中英联合研究计划最终报告 http://epapers.bham.ac.uk/3388/1/APHH-BeijingReport_Chinese_Final.pdf) 《不成气候No Such Climate》是一档两只不成气候的“科研狗”记录和分享我们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学习和思考的播客。 【收听方式】 欢迎通过苹果播客、小宇宙、Spotify、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我们的节目。我们也会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等平台同步更新。 【联系我们】 新浪微博@不成气候NoSuchClimate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