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吃」很多东西,我们很在意我们吃了些什么东西,比如说健身的朋友们会减少碳水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于此同时我们的眼睛,耳朵每天也在摄取很多信息,眼睛和耳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动摄取信息,我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去盘点每天我们都用眼睛和耳朵获得了什么样的信息。如果我们想练就思维敏捷,像肌肉一样有力量的大脑,我们是不是就该尽量选取信息中的蛋白质,而不是信息中的碳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一位从大学期间就一直在学习广告和营销的同事Will讨论了一下广告,新闻等这些潜伏在我们周围的信息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跟Will的讨论让我产生了很多反思,我们要对每一条找上门来的的信息报以一个审慎的态度 - 这条信息来自哪里,ta在向我输出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信息,这条信息是否是绝对的,ta希望我有什么样的行为变化,有没有可能有反例等等。 录音的最开始和末尾有一些收音问题,本来这一条录了更长, 但是因为设备的的问题,最后的前面的几分钟和后面的几分钟音质都没办法听,但是不影响我们想输出的核心主题。以及,非常不好意思拖了几天发布,因为这几周因为北京疫情管理的原因,有几天被关在家外面,有几天被关在了家里面,稍微影响了一下录制剪辑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一下我剪播客的心情),请大家见谅,我会克服一切困难保持每月双更。【学广告】01:30 大家好我是Will,是一个广告人,本科学英语语言文学,之后就开启了广告这个旅程。最开始关注广告学是因为这是外国语和创意的结合体03:35 印象最深的课:广告入门「市场营销」课。老师具备贴近市场的视角,并不照本宣科。当时的「市场调研」作业是在厦门调研“为什么厦门没有星巴克”。整个调研经历了非常长的时间,结果调研已结束在厦门就开了第一家星巴克,且流量非常大。这个作业和作业之后发生的故事让人反思,当我们提出一个营销问题的时候,是否要判断一下,这是不是一个值得解决并需要解决的问题【身为广告人】08:47 从事广告营销之后:开始对潜伏在我周围的信息提起了很高的戒备心。任何一个产品都会包括两个价值:使用价值 + 情感价值。有的时候作为一个用户,只要一个产品可以解决问题提供实用价值就可以,情感价值部分需要判断,判断的过程需要大量信息14:50 一个人一辈子能记住多少个品呢? 这个数字也许很小。一代人能记住并且不断复购的品牌可能就十几个,如果要活的新品牌,就要舍弃旧的品牌19:45 除了品牌,人一辈子能吸收的信息也是非常有限的:吃薯片 VS 吃正餐。吃正餐:吸收高度整合的的复杂信息,吃薯片:被浅层处理过的信息,相对简单的信息。 碎片化的信息传递不见得是坏事情,但是吃薯片的行为经常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25:30 广告的内容是一方面,广告呈现的方式结合了很多心理学的手段:比如说正向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结合了心理学手段滞后就可以在输出信息的同时改变你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认知 e.g. 美国的处方药(推荐美剧Dopesick),弗洛伊德的侄子Edward Bernays的征兵广告,以及「让女性抽烟」的故事 33:55 广告像是一个很短篇幅的电影:吸引你的注意力,告诉你一个关键信息,并说服你。人平均一年看200w条广告(平均每天5000多条广告,这包括你平时刷手机的时候看到的边边角角的广告),很多信息虽然无用,但是占了很多我们的内存,消耗了我们的能量 40:05 巧了,新闻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今天意义的“假新闻”。广告机遇fact(实际发生了什么),但是广告中有opinion(观点),这些观点容易影响大家的决定。fact的部分必须有广告法约束,不然就会虚假陈述。不过,广告看的多了自然会对广告会产生免疫的,「看广告的你」会不会对广告中描述的一些内容会产生一些自己的判断 47:15 也许广告也许少了,但是用来将广告带到你面前的手段便多了,比如说KOL/网红,更加无孔不入 52:50 部分品牌甚至“主导行为”:有的品牌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主导了你的生活,e.g. Da Beers,“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到底是谁说的?【丢个彩蛋】01:02:50 经典广告案例:原版的圣诞老人竟然是绿色的?如果一个豪华车可以做一个贴近生活的广告。如果汉堡王不加添加剂?【后面有点收音问题,因此显得有点戛然而止,请见谅!】【创作团队】策划:潘潘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音乐:莫老师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主播】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求关注!】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联系我们】微博:@潘潘是小黑 敬请期待听友群!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