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说到了经济学家所犯的错误,比如没有预测出2008年经济危机,如果你觉得预测属于玄学范畴,那么对于巴西的建议,就更是一个昏招,在华盛顿共识当中,完全开放了国际市场,这一下让巴西的工业体系,完全失去保护,造成了他们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断崖式下跌,之后巴西就没有工业了。所以按照经济学理论,越开放越繁荣,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并没有给拉美带来经济 腾飞,反而带来了灾难。后来世界银行,还建议非洲开放农业,后来,这个建议也基本上摧毁了非洲的农业,因为当地的基础薄弱,根本没办法跟其他的强国农业去竞争。而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当中,经济学家们也基本上没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老齐再补充几个例子,比如货币大师弗里德曼,当时给我们出主意货币闯关,结束双轨制,结果造成了巨大的88-89大通胀。直到94年才结束混乱。也有西方经济学家给日本出主意,但结果依旧没什么用,日本也还是失去了30年。所以经济学的有效性,确实值得怀疑。很多理论,有可能并非是前瞻性的,只是对过去的总结。过去能跑通,未必对未来有用。作者也总结,经济学建议经常失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经济学家的预测能力确实不足,经济学只能去研究一些有趋势性的东西,不善于预测剧烈的变化,也只能寻找普遍规律,那些跳出标准差之外的极端事情,基本上没办法预测。第二,意识形态背后也在起作用,这个咱们就不说了,也就是很可能是故意去搞别的国家。这是阴谋论的角度。第三,经济学家通常都把现实世界看的太简单了,比如对非洲的援助,为什么没有效果,主要是非洲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是稳定的国家。一些援助,最后都产生了贪污腐败。也没有好好地执行下去。然后还有人提到休克疗法,就是一夜之间,把一个国家的之制度全都换一遍,苏联就是这么干的,结果一夜之间出现了大崩溃。我们也是充分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所以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才会凡事慢慢来。尽量降低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改革。但是人非圣贤,谁也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即便是管理层也一样,他也必须在左右摇摆中,寻找前进的方向,所以也不要苛求他的每一次政策都是绝对正确的,这个不可能。也完全做不到。我们要自己学会调整,在他出昏招的时候,先尽量保证自己别受伤。有人光批评政策,还对抗政策,那你就会死的很难看了。比如看到央行大规模紧缩的时候,就别再去搞什么投资了。这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所在,你至少要知道管理者是怎么想的,跟他站在一个频段上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少受伤。比如都知道房地产政策不对,这么多年,把房子推成了巨大的泡沫,这肯定是我们的问题,但是有人却利用了这个错误,赚到了大钱,然后带着钱离开,下个十年我们还会犯很多这样的错误,那么你能不能用它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就比如2023年初,多出了8万亿的储蓄,这肯定是疫情后遗症,肯定也是经济政策上的重大错误,那么这多出来的8万亿储蓄啥时候流向资产,资产价格就会飞涨,这其实又是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发财机会,当然,如果你看不到这点,还在拼命的往银行存钱,那你最后就成为了那个为三年疫情买单的人。非常的悲催。经济学家关注的目标,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效率,怎么能让全社会的效用最大化,这就是经济学的方向,但是他也同时会舍弃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道德,比如公平,大量鼓励新科技应用,让机器替代人工,这肯定会增加社会效率。但是老百姓肯定不干。以至于发改委还出来了一些反经济的政策,呼吁企业,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器。再比如,提倡女性回归家庭,可能有助于让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但是女权主义肯定不干。所以这些东西,都是经济学解释不了的。作者还经常建议,年轻人不要买房子,更不要在大城市买房子,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租金很便宜,还不到2%,低于存款利息。甚至大家都应该把房子卖掉,去做大额存单,或者买国债,能获得超过4%的无风险收益。然后用一半的利息,把房子再租回来。但是年轻人,基本都不买账,甚至还非常反感这样的建议。就是因为,房子这个东西并不仅仅是个经济账,有些人就是觉得自己有房子,就有家了。哪怕是背上一辈子都让你无法翻身的负债,他也觉得很安全。那么为啥有个背着负债房子觉得更安全,更自由,而拿着足够稳健的现金流,却没有安全感,这也是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有人说房租会上涨,货币会贬值,但同样的道理,房子也会折旧,折旧的速度,甚至会超过通胀。之前只是因为房价不断上涨,所以掩盖了折旧的问题。未来房价不涨了,你再看,20年绝对让你折旧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