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说到了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下一步就要是优化和大量制造,而肖克利的计划就是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晶体管,这就要求成本更低才能市场化。肖克利虽然凭借他的半导体理论轻松得到了诺贝尔奖,但是工程难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他手下有8名天赋异禀的工程师,但是肖克利这个人,属于一言堂的君主性格,所以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科学家,但却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让这些奇才很难跟他一起相处。就在肖克利没有什么进展的时候,德州仪器的一个工程师,叫做基尔比,他开始脑洞大开,他一直在琢么,如何减少将不同晶体管,串在一起所需的导线数量。这样就可以不用那么复杂的连接线了。他想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想的是连接,而他想的是干脆就给他们集成在一块硅板或者锗板当中。基尔比管这个叫做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芯片。在基尔比发明芯片的同时,肖克利那边发生了兵变,八叛将离开肖克利的公司,借助风险投资,成立了仙童半导体,这段故事,大家可以去听听我们讲过的风险投资史,非常有意思,可以说美国的风投行业和芯片行业同时开始起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也相互成就。最终成就了美国科技行业的伟大。是典型的金融为实体服务的典范,在八叛将创办仙童半导体之前,很少有工程师跳出企业自己创业,因为大家都没有钱,也没有抗风险的能力。是风险投资这个模式,成就了科技的大发展。后来八叛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诺伊斯,摩尔成立了英特尔,而尤金克莱纳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的凯鹏华盈。成立仙童的钱,是来自一个爱好摄影的富二代,但这次第一次风险投资,缺乏经验,所以股权没谈好,为日后仙童的散伙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诺伊斯当时并不知道基尔比的做法,他也干了同样的事情,在同一个硅片上,使用平面工艺做出了多个晶体管。然后通过沉积的金属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后来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诺伊斯和基尔比到底谁才是芯片的发明人。后来美国法院充当和事老,让他们共享殊荣。但其实从市场效果来看,诺伊斯的方案,显然更具有优势。也更容易设计出小型化的器件,也同时能够减少功耗。就在仙童成立后不久,天时也出现了,当时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让美国人大吃一惊,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美国人,突然觉得自己眼中落后了,然后肯尼迪总统就宣布,马上启动登月计划,而这一计划,必须得有火箭来做支持。于是诺伊斯他们的订单就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就是NASA,拥有了庞大的预算,就是要干成这个事。他们要生产火箭,就得先升级计算机,要升级计算机,就少不了晶体管芯片。此时大家已经形成共识,晶体管要比真空管更加具有优势。所以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早期需求,基本都来自于军方。收入也都来自于政府采购。所以政府的作用,创造需求就可以了。创新还是要留在民间去干。仙童是一家新公司,为啥能得到官方的青睐,答案是东西确实好,当时仙童的芯片设计出的计算机,能比竞争对手小三分之一,而且更轻也更省电。而且故障率更低,所以他成为阿波罗计划的首选。这一下就让仙童半导体成为一家拥有1000名员工的大公司,销售额58年的时候才50万美元,而到了60年已经达到2100万美元。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随着nasa的采购,芯片成本越来越低,1961年12月,还卖120美元的芯片,到了第二年10月,就只卖15美元。与此同时,他的对手德州仪器,也在基尔比的主持下,生产出了大量的芯片,虽然他们没能参与NASA,但是也把产品卖给了美国军方。美国空军航空电子实验室,同意采购德州仪器的芯片。当年正是美国和苏联的导弹对峙时期,美国军方的民兵2号导弹大量采购德州仪器的产品,甚至改变了德州仪器的业务结构。到1964年底,德州仪器已经提供了10万块集成电路。58年的时候,有个人叫做杰伊莱斯罗普,麻省理工毕业后,也在德州仪器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显微镜镜头可以拍摄一些小东西, 让他们看起来更大,把镜头颠倒过来,他们就能把一个大图案,印到锗上。从而在这块锗上制作微型台面。莱斯罗普还用柯达公司生产的光刻胶,涂在锗片上,先做模板,然后利用光线照射,发生化学变化的方式,制作 芯片。这就是传说中的光刻技术。利用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微型晶体管了。后来莱斯罗普还觉得柯达的光刻胶不太完美,不足以保证大规模生产,他还到美国各地去寻找掩膜,这种掩膜用于将精确地图案,投射到覆盖光刻胶的半导体晶圆上。所谓晶圆,就是生产半导体所用的硅晶片。但是莱斯罗普并未找到合适的产品,于是德州仪器只能自己制造掩膜,同时也自己生产硅片。而此时莱斯罗普还有一位同事,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张忠谋,他从香港来到波士顿,一开始在哈佛大学念书,一开始学习的事莎士比亚文学,但后来他觉得这玩意完全不靠谱,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现在一家叫做喜万年的工厂打工,后来跳槽到德州仪器。在这里他主要负责的就是生产制造的合格率,他对产品和流程非常苛刻,也对员工要求严格,不过他来了之后,晶体管生产线的成品率大幅提升到25%。随后张忠谋也被任命为整个集成电路业务的负责人。诺伊斯那边也没闲着,他马上聘请了莱斯普罗的合作伙伴,来仙童开发光刻技术,诺伊斯还是很敏感的,他说除非我们能做到,否则公司就完了,可见光刻技术,生死攸关。跟张忠谋对应的是安迪格鲁夫,他当时负责的就是仙童的制造工艺,格鲁夫当时求职仙童,差点被拒绝,后来仙童业务上来之后,才把他扩招进来,差一点就错失传奇。所以这也是缘分。63年格鲁夫入职之后,就与诺伊斯和摩尔绑在了一起。日后他们将成立伟大的英特尔公司。诺伊斯是一个奇才,虽然他在军工市场,吃的盆满钵满,但他一直有个更大胆的构想,也就是更为广阔的民用市场。这其实很难,因为要做民用产品,就意味着他必须跟军方要保持一定距离,也就是说他要拒绝军方的一系列军事研究合同,这个需要有巨大的格局才行。当然,跟军方合作不痛快,也是一个原因,诺伊斯还在替别人打工的时候,就在抱怨,研究的方向由能力较差的人决定,也抱怨自己浪费时间为军方撰写进度报告。现在 他当了老板,也赚了大钱,所以他不再想把军方当成老板,而只是当成一个客户。他想赚大众市场的钱,那样会比较有成就感,而不想总当军方的乙方。确实如此,当乙方的感觉并不怎么好。当时诺伊斯再想,很多技术已经能用于民用市场产品开发,比如把芯片放在助听器里,这其实已经成为可能。在戈登摩尔的指导下,仙童双线出击,一方面还继续接军工的订单,另一方面也开始开拓民用市场。65年的时候,摩尔还发表了他著名的摩尔定律,2年时间算力提升一倍,要么价格降一半。摩尔定律堪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预测,直到现在还在起作用。后来诺伊斯果然赌对了,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对军事采购进行改革,造成了电子行业的萧条,仙童的转型似乎有先见之明,他也是第一家为民用客户提供芯片的完整产品线的公司。诺伊斯还大幅降价,60年代中期,仙童售价20美元的芯片,降低到了2美元。甚至有时候他还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主要是为了扩大更多的客户。也因为这个营销方式,仙童拿到了很多的民营企业的大合同。比如一家计算机公司,66年就在仙童订购了2000万只芯片,这是阿波罗计划消耗的20多倍。仙童占据了计算机需求的80%。诺伊斯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可以延续几十年的景气。后来摩尔夸奖,说诺伊斯的降价策略,和仙童的技术同样都是重大创新。那么用仙童小试牛刀之后,诺伊斯和摩尔又是怎么创建的英特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