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努力的创造工作机会,让穷人重返劳动岗位,把他们变成劳动力的后备军。但是科技越发达,全球化越是深入,这种努力也就越是艰难,本身就难以获得大量的工作岗位,穷人也没有体面的收入,那么在消费主导的经济环境下,穷人对经济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说在工业社会,穷人还是后备劳动力,有可能转化为资产的话,那么在消费者社会,穷人明显就是负债。于是他们彻底成了社会的麻烦。不纳税,不对社会产生价值,还制造麻烦。那么自然不被别人所需要。社会对于穷人的忍耐力也越来越低。那些对于穷人友好的福利国家,也在这种旋涡当中,快速的衰退。然后下一步就是,财政入不敷出,逐渐的削减福利。其实现在很多北欧国家,也都是在吃老本了。他们的经济已经完全停止增长,甚至在发生倒退。美国算是最敏锐的,他一直引领着全世界去福利化的浪潮,在过去20年里,美国收入最低的20%家庭,总收入下降了21%,而收入最高的20%家庭,总收入上升了22%,你可以理解为劫贫济富,贫富分化,但这恰恰是美国经济保持强大的根源所在。美国社会,已经不再试图消除贫穷,而是缩小穷人的数量,啥意思,就是说他们正在重新定义贫穷,目的是尽量少的给与援助。也就是说,你是不是穷人,你说了不算,而是人家说了算,虽然你比之前更穷了,但人家有可能认为你已经不算穷人了。是的,这个理论就是这么混蛋。但你没办法,也只能接受。穷人已经没有话语权,甚至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途径。那么哪里才是他们的归宿呢?作者的答案很扎心,是消失不见,要把这些底层阶级和新穷人,赶出人们的视野,外来的穷人可以把他们驱逐出境,而本地的穷人,则让他们淡出公众视野。这就是作者的结论,也是对未来的末日预言。读完这本书,很多小伙伴都感到emo了,但其实并不太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只是站在了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过度,发现就业岗位越来越少,所以他产生了担心。认为穷人未来将变得没有价值,但这中间,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服务业的崛起,现在服务业承载着社会80%以上的就业岗位,确实如作者所说,工业和生产制造已经不需要太多的人了,但是服务业需要。人的服务是没有边界的。这里面可以承载大量的就业岗位,欧美国家恰恰是因为福利太好,保障太强,所以无法激发穷人从事服务业的欲望,比如你到欧洲一些地方去,晚上大街上真的啥都没有了,所有商店都不营业了,但真的是大家没有需求吗?恐怕未必,只是过于强调劳动者休息的权力,所以压抑了夜间消费的需求,你把这些需求释放出来,自然能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再有就是,欧洲的社会福利确实太高,如果上不上班,拿到的钱都一样, 他肯定不去上班了。所以最后大家都躺平,压抑需求,抑制经济增长,然后还抱怨没那么多的就业岗位。赖中国人太内卷抢走了自己的生意,所以怎么看欧美都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最后老齐也给一个自己的思考,解决贫穷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做大蛋糕,以工业和制造业为基础,带动服务业的繁荣,可以给一定的福利保障,但是不能太好,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社会狼性和饥饿感。适当的社会内卷,总比大家都躺平要好。从个体来说,穷人未来的出路,一定在于服务业,服务这个东西是没有止境的,社会越是多元化,需求也会多元化,甚至需求的背后还有需求,挖金子的需要牛仔裤,卖牛仔裤的需要原材料,设计,物流,物流背后还有仓储和人力资源管理。你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一定能有生存的空间。所以人穷就要多读书,读书之后才会打开思维。才能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还是那句话,人和人的竞争永远存在,天时变了,我们必须也要跟着改变。工业时代结束了,我们不能总用工业时代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跳出时代局限性, 你才能找到解决方案。简单来说,以后生产制造交给机器,但情感陪护和各种服务依旧需要大量的人工。这个机器是永远无法替代的。祝大家好运,明天我们开始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