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公司相当于把国债给置换出来了,政府每年只需要支付他6%的利息,这就把短债变成了长债。到此为止,似乎还是有问题,因为他并没有创造增量,该还不起钱还是还不起钱。那些债务人照样拿不回本金,于是这时候一个天才的野心家登场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翰劳,我们在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那本书讲过这个人,生性好赌,还是个情种,因为跟情敌决斗,打死了人,跑到法国,结果因祸得福,没想到跟法国路易十四混到了一起。开始筹划一项大的计划,这就是纸币发行。当时英法两国都因为打仗造成了债台高筑,为了赖掉债务,他们也都在利用特许公司发行股票,把自身的债务接走,然后把短债变成长债,这样给自己续命,但是这种方式还是换汤不换药,导致信用越来越差,新的国债很难发行了。1716年约翰劳就临危受命,组建通用银行,准备发行纸币,来减轻政府债务负担。2年后通用银行改为皇家银行,发行可以兑换黄金的纸币。而且政府还强制规定,全体国民必须用纸币纳税,即使拥有金币,也不能用。这就是强制纸币的应用场景。于是纸币开始流通。法国经济也通过超发的货币,开始逐渐走出了通缩,恢复了经济。此时约翰劳还觉得,如果一手可以印钱,一手可以投资那就更好了。也就是说他要兼具英格兰银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功能,这种强大的金融机构,其实他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可以为所欲为。这时候跟南海公司性质差不多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也就进入了约翰劳的视野。当时他也在帮助法国政府换取国债。他先发行纸币,给政府,用于偿还国民手中的国债,然后在通过公司幕股的方式,把这些纸币给收回来。为了保证公司募股顺利,密西西比公司搞了很多的手段,比如高分配,担保等等,还制造了很多虚幻的概念,目的就是让大家相信,这是一家十分有前途的公司。甚至不惜口头承诺,股价肯定会上涨。1719年,密西西比公司,向王室提供了12亿的贷款,作为回报,王室将征税业务都交给了密西西比公司管理,也就是说现在的密西西比公司,堪比法国的财政部。那么财政部上市,你说股票价格得涨多高?所以投资者开始趋之若鹜,情绪高涨。甚至有3万名投资家,专门从英国来到巴黎。进行投机。资金也从全欧洲向密西西比公司汇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一个月就涨了一倍,随后的2个月又涨了5倍,再过3个月,又涨一倍,半年时间总计涨幅达到20倍。但到现在为止,大家依然不清楚,密西西比公司的业务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反正就是觉得,他肯定还能涨。在这个过程之中,法国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10倍。那时候到处都是百万富翁。到了1720年,有聪明人开始抢跑,认为赚够了,开始反向卖出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一下股价就崩溃了。大家疯狂抢跑道。而且这些投资家并不仅限于拿回纸币,在他们眼里,纸币也一文不值,他们希望带着金币离开,所以这些人在抛售股票的同时,也到银行挤兑,要求把手中的纸币,换回金币。然后把金币从法国搬到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兑换成英镑和荷兰盾。这一下,法国这个庞氏骗局,就彻底破产了。密西西比公司倒闭,约翰劳也跑路了。法国经济金融系统,因为密西西比大泡沫而彻底崩溃,而在英国,南海公司其实也没好到哪去,他们一直也看着密西西比眼馋,甚至在主动效仿密西西比公司的做法,接收国债换股票。由于业务模式相同,所以投资家们炒作密西西比泡沫的时候,也捎带手把南海公司的股票推向了巅峰。后来当密西西比泡沫破裂,甚至有很多的投资家,还把法国赚到的金币,投入到英国当中。加速了南海公司股票的上扬。整个英国,也都陷入了股票炒作的乱象当中,当时只要注册一家公司就会很赚钱。所以大量公司申请注册。为此英国还在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法案,限制廉价公司注册。但后来这个法案,一直在限制英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伦敦交易所的设立都严重滞后。但是该崩还是崩了,密西西比泡沫破灭后不久,南海泡沫也破裂了。股价开始暴跌。这让大科学家牛顿都晚节不保。损失了2万英镑。南海泡沫,让英国人随后出现了对于股票的认知偏见,大家最后只愿意投国债,不再相信股票。甚至影响了几代人,到了19世纪,这种心态依旧存在。18世纪50年代,美国人还处于英国的统治当中,但此时曼哈顿已经出现了交易所性质的机构,可以对奴隶和玉米进行买卖。后来因为独立战争,新联邦政府为了筹措军费,于是开始发行债券,所以其实战争,一直都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金融一开始,其实就是为了借钱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