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M型社会】我们是否也陷入了日本的M型社会?

【M型社会】我们是否也陷入了日本的M型社会?

2023/9/10
logo of podcast 每天五分钟,买基金不求人

每天五分钟,买基金不求人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Shownotes Transcript

作者上来就说,2006年是日本经济的重大转折点,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新的经济条件下, 20世纪既有的经济模式,几乎都不管用了,比如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或者持续零利率,这些都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但是却对日本完全失效,经济陷入低迷,而且更是长期衰退。而在日本你也会发现,收入阶层已经在经济的长期衰退当中,两极分化。社会由原来的中产阶层为主,转变为M型社会,也就是穷人和富人相对立,而中产出现明显的坍塌。他说年收入在600万日元以下的中低阶层,已经占了日本总人口的8成。600万日元是多少呢,按照今天的汇率换算,大概是30万人民币。但是2006年,人民币要便宜一半,所以用美元算更加清晰,差不多就是8.5万美元左右。这个收入,对于我们来说,似乎仍是十分可观,但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日本人正在变得更穷。这个逻辑大家得想清楚,这也是一本写给日本人的书,但是拿到中国来,确实显得有些凡尔赛。他说,国家之所以陷入衰退,最大的原因就是弄错了应对策略,政府把没有效用的支出,当成了提升经济的政策,结果导致政府债务持续增加。另一边,老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而且同时少子化,2005年开始,日本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数双双下滑。这都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大前研一,一项对日本政策不满,特别是对于当时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改革,他认为这就是在玩打地鼠的游戏,也就是说,按下葫芦浮起瓢,从来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是瞎折腾。日本债务全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物价很高,日本人拥有全球最多的存款,但是这些钱并不流入市场,充分表明,老百姓对于日本政府的不信任。这其实跟我们2022-2023年很像,超额储蓄增加了8-10万亿,钱很多,都是从理财市场,转回到了储蓄当中,也就是说,大家现在风险偏好极低,甚至连债市这种波动,都不想承担。当年日本人用低利率做诱饵,骗上班族去买房子,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提振不景气的经济,结果造成了楼市泡沫破裂,扛着巨额房贷债务的中年上班族,瞬间陷入到了债务危机当中。而这些上班族,还担心裁员,所以任由公司压榨。甚至不断被降薪,增加工作时长,倍感生活艰辛。日本社会当年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老年人比上班的人收入还高。而这个现象,在我们这里其实也正在出现,一些大城市的退休人员,普遍收入都在大几千,甚至上万,退休人员收入,甚至超过了当地平均工资。那么这有什么后果呢,作者说,导致那种,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升职加薪的社会框架结构和信仰,完全崩塌。当年的日本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收入在40岁,将达到天花板。后面不会再进一步增加了。所以他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降低支出欲望。而这个事在我们这也出现了,只不过我们提前的更多,35岁普遍就遭遇到了中年危机。而且我们相比于日本人的年功序列来说,更没有保障。所以三年疫情,也成为很多人的觉醒之年,终于知道自己的收入不可能永远增长下去。甚至可能连几年都保持不住。我们一直讲经济是有周期的,而所谓周期,就是景气和不景气交替循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有库存,有资本开支 以及技术革新,这些都对经济构成影响。让他出现明显的波动。但是当日本把利率降到0,且提供了天量资金,却未能促进经济复苏之后,就应该发现,日本当年的问题,根本就与景气无关。很多人都在寻找原因, 为什么天量货币,就是不进入实体经济。作者说,有三点原因,1是老龄人口增加,需求大幅减弱。2是及时生产方式出现,也就是说企业不再需要库存,而是能更加精准的定位需求,并且根据需求去及时生产。3是对未来感到不安,大家都愿意多存点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于是一场大的通缩现象,就在日本出现了。但这也与全球化有关,世界上物美价廉的商品,流入了物价较高的地方。再加上一些科技的进步,让科技消费品,价格也逐渐降低。作者的意思就是说,他并不认为,日本当年是通货紧缩。虽然很多美国学者,都按照通货紧缩来开药方,但是最后都毫无效果,依旧无法阻止价格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