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伦理似乎是欧洲人发明的,后来带到美国,只要是工业国家,其实都摆脱不了这样的道德约束。但美国人,似乎不太愿意承认,他们说在美国,大家都在努力的追求自由,所以在拼命工作。而且他们还提出了理由,在美国大家是可以公开反感工作的,所以借此说明,美国没有PUA工人。还说,管理大师温斯洛泰勒,他的工具箱里,就没有工作伦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用经济手段,激励和鼓励工人积极工作。但后来,很多人发现,美国其实也没什么不同,所谓美国梦,其实也是告诉大家,工厂里的苦难只是暂时的烦恼,服从老板,只是成为老板的必由之路。美国梦一开始是有效的,因为当时的贫富分化并不严重,美国中产确实过着很舒服的日子。但后来贫富分化越来越大,自力更生这条路基本已经看不到希望了,所以靠造梦的方式激励,就已经没啥用了,于是就又出现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宣扬努力工作道德高尚,不如干脆告诉大家,这是你赚更多钱的手段。所以我们看到,奋斗者永远被明正典刑。就是用他们的例子,激励全社会的奋斗。所以,到现在,工作伦理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不得不提下一个问题,消费美学。说白了就是通过消费场景,来吸引你的奋斗。我们从一个生产者社会,过渡到消费者社会。主要就是人们的身份在发生转变,当东西不是很充足的时候,大家生产者的身份更加重要,而当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时候,消费者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身份。数据显示,1970年,到1994年,欧盟工业人口从30%,降到了20%,美国从28%降到了16%,而在这期间,工业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2.5%,也就是说,从事生产制造的人越来越少,而生产制造的能力越来越强。94年到现在,这又过去了30年,现在发达国家,基本已经完全不靠生产制造了,都是以服务业为指导。百度一下查到了2014年的数字,美国农业人口2%,工业人口13%,服务业人口85%。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那一套劳动光荣,努力工作,实现美国梦的工作伦理,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因为在工业中,大家强调纪律,而在消费中,则恰恰相反,应该是强调个性,强调不因循守旧,强调百花齐放。这样才能激发社会需求。当下的经济矛盾,已经不是生产不出来的矛盾,而是生产出来卖不掉的矛盾。另外,消费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如果大家都去努力工作,没时间花钱,也对消费社会大大不利。而且消费是冲动的,是非理性的,甚至为了刺激大家消费,还使用了很多的金融产品,就是要把消费者的欲望调动出来,有些东西不能等,要及时满足,如果你想要,但是没买,后面也许就不想买了。所以寅吃卯粮的消费金融,就是要让大家再冲动一点。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就必须要让他兴奋,不能让他休息,得持续的给他不断地刺激。那么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重新对大家进行洗脑,像之前批量的制造工作者一样,现在要批量的制造消费者,让消费者有足够的信心。让他们购买,再次购买,大量购买,不断购买。从而创造强大的社会需求,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地生产制造。消费逐渐取代了工作,把个人动机和整个社会系统联系了起来。明天我们再讲讲,消费主义之下的穷人,该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