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2024 EP.92 为什么人人都爱印象派?

2024 EP.92 为什么人人都爱印象派?

2024/6/23
logo of podcast 美学公社

美学公社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可可老师
小明老师
Topics
小明老师:印象派是许多中国艺术爱好者最熟悉和喜爱的西方绘画流派,其名字源于对莫奈《日出·印象》的讽刺评论。在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印象'通常被认为是不完整、不成熟的。然而,19世纪的西方艺术背景与今天不同,印象派绘画以及德彪西的音乐等艺术形式体现了相似的特征,展现了当时的一种时代精神。19世纪中后期的艺术、文学和音乐都出现了与传统不同的风格,展现了一种转变。印象派的出现可以理解为对新古典主义的'物极必反',但其并非直接的反叛,而是经历了浪漫主义的过渡阶段。浪漫主义在19世纪的音乐和绘画中都有体现。印象主义并非浪漫主义的简单延续,它融合了浪漫主义的自由和现实主义的元素。沙龙制度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筛选,落选的艺术家往往不被认可,这导致了印象派艺术家的另辟蹊径。印象派艺术家们在受到传统艺术的打压后,另寻出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马奈是印象派中的重要人物,他家境富裕,为印象派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巴齐耶也对印象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莫奈是印象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长寿和高产出对印象派的影响深远。印象派并非一开始就明确地反对古典传统,而是逐渐发展形成的。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开端,它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打开了大门。 可可老师: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有很大不同,欣赏印象派绘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欣赏印象派绘画需要保持距离,近距离观察只能看到颜料的堆积,而远距离观察才能欣赏到整体效果。印象派绘画弱化了传统的形体构成,转而追求光影和氛围的表达。印象派绘画的'文艺'气质与其营造的氛围感有关,这与巴黎的城市气质也有关联。现代艺术,包括电影等视觉艺术形式,都注重氛围的营造。印象派绘画的氛围感与巴黎的城市改造和火车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豪斯曼对巴黎的改造迎合了新兴中产阶级的文化生活方式,注重格调和氛围。 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印象派绘画。摄影术的发明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冲击,印象派绘画则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摄影术的出现促使画家们寻找新的绘画可能性,印象派为画家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塞尚的绘画改变了传统的透视关系,并从东方艺术中汲取灵感。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是氛围感,而后期印象派则更注重自我表达和精神内核。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印象派在艺术爱好者中如此受欢迎?

印象派作品数量多,分布广泛,欧美各大美术馆均有收藏,市场流通率高,且与现代审美更接近,因此深受艺术爱好者喜爱。

印象派与传统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印象派追求光影和氛围的变化,弱化了传统绘画中的形体和细节,强调空气感和氛围感,观赏时需要退后三米才能感受到其美感。

印象派是如何诞生的?

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叛,经历了浪漫主义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追求自由和光影变化的绘画风格。

印象派为何被称为“空气感绘画”?

印象派追求光影和氛围的变化,强调空气感和氛围感,给人一种沉浸在特定氛围中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空气感绘画”。

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是什么?

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开端,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现代艺术,但它为现代艺术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印象派为何与摄影术的诞生有关?

摄影术的诞生使得传统绘画在逼真度上无法与摄影相比,因此画家们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强调氛围和格调,而非纯粹的现实反应,这为印象派的诞生提供了背景。

印象派对巴黎的城市改造有何影响?

印象派的诞生与巴黎的城市改造密切相关,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文化氛围,这与印象派追求的氛围感和格调相契合。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是谁?

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莫奈,印象派一词即源自他的作品《日出印象》,且莫奈寿命长,作品产出量极高,成为印象派的标志性人物。

印象派为何与音乐有相似之处?

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如德彪西的作品)都追求氛围和情感的表达,强调光影和旋律的变化,给人一种沉浸在特定氛围中的感觉,因此两者有相似之处。

印象派为何与文学有相似之处?

印象派绘画与文学都追求情感和氛围的表达,文学中的诗歌具有音乐性,而绘画则将文学性和音乐性融入视觉呈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

Chapters
节目开篇介绍了印象派150周年纪念,并点明主题:探讨印象派艺术的流行原因。节目指出印象派跨越艺术界限,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审美世界,并追溯其与传统艺术的决裂以及背后的反叛与革新故事。
  • 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它标志着印象派艺术的诞生。
  • 印象派艺术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是许多艺术爱好者最熟悉和喜爱的西方绘画流派。
  • 印象派艺术的名称源于评论家对莫奈作品的讽刺性评价,这反映了当时传统艺术界对印象派的反感。
  • 印象派艺术并非孤立存在,它与19世纪的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品的《丰子恺聊印象派》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德彪西,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

1874年4月15日在摄影师纳达尔位于巴黎嘉布遣大道35号的工作室举办了一场展览,这场展览也许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展览,展出了30位艺术家以“Société Anonyme des artistes peintres, sculpteurs, graveurs, etc.”(无名氏画家、雕塑家及雕刻家协会)名义发表的作品,如今我们将他们称作印象派艺术家。今年是首届印象派展览举办150周年,让我们一起探索印象派魅力,解锁生活美学密码。

各位喜欢艺术美学的朋友们,是否发现身边的美总带点印象派的影子?从画作到音乐,甚至是文学,印象派不仅跨越百年,还跨越了艺术界限,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审美世界。为何印象派如此受欢迎?它与传统艺术的决裂,又藏着怎样的反叛与革新故事?从莫奈的《日出印象》到德彪西的旋律,这些经典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浪潮?印象派,是反叛青年的血路,还是现代艺术的温床?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将与两位老师一道,聊聊为什么人人都爱印象派?

封面:巴齐耶《画室》

片头: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片尾:德彪西《德尔菲的舞女》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