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作品数量多,分布广泛,欧美各大美术馆均有收藏,市场流通率高,且与现代审美更接近,因此深受艺术爱好者喜爱。
印象派追求光影和氛围的变化,弱化了传统绘画中的形体和细节,强调空气感和氛围感,观赏时需要退后三米才能感受到其美感。
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叛,经历了浪漫主义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追求自由和光影变化的绘画风格。
印象派追求光影和氛围的变化,强调空气感和氛围感,给人一种沉浸在特定氛围中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空气感绘画”。
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开端,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现代艺术,但它为现代艺术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摄影术的诞生使得传统绘画在逼真度上无法与摄影相比,因此画家们开始追求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强调氛围和格调,而非纯粹的现实反应,这为印象派的诞生提供了背景。
印象派的诞生与巴黎的城市改造密切相关,豪斯曼的巴黎大改造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文化氛围,这与印象派追求的氛围感和格调相契合。
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莫奈,印象派一词即源自他的作品《日出印象》,且莫奈寿命长,作品产出量极高,成为印象派的标志性人物。
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如德彪西的作品)都追求氛围和情感的表达,强调光影和旋律的变化,给人一种沉浸在特定氛围中的感觉,因此两者有相似之处。
印象派绘画与文学都追求情感和氛围的表达,文学中的诗歌具有音乐性,而绘画则将文学性和音乐性融入视觉呈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
【本期赠书福利!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并后台留言“抽奖”,即可参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品的《丰子恺聊印象派》书籍抽奖!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德彪西,即可获取完整版音乐专辑~~~】
1874年4月15日在摄影师纳达尔位于巴黎嘉布遣大道35号的工作室举办了一场展览,这场展览也许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展览,展出了30位艺术家以“Société Anonyme des artistes peintres, sculpteurs, graveurs, etc.”(无名氏画家、雕塑家及雕刻家协会)名义发表的作品,如今我们将他们称作印象派艺术家。今年是首届印象派展览举办150周年,让我们一起探索印象派魅力,解锁生活美学密码。
各位喜欢艺术美学的朋友们,是否发现身边的美总带点印象派的影子?从画作到音乐,甚至是文学,印象派不仅跨越百年,还跨越了艺术界限,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审美世界。为何印象派如此受欢迎?它与传统艺术的决裂,又藏着怎样的反叛与革新故事?从莫奈的《日出印象》到德彪西的旋律,这些经典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浪潮?印象派,是反叛青年的血路,还是现代艺术的温床?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将与两位老师一道,聊聊为什么人人都爱印象派?
封面:巴齐耶《画室》
片头: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片尾:德彪西《德尔菲的舞女》
欢迎关注两个美学+公众号
扫码进群可参与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