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周二更新 所以本期特别放送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如iOS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Overcast、Castro或安卓系统中的AntennaPod)收听我们的节目。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 唯一方法。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bilibili 和声破天找到我们。 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工作人员、关注自杀事件的青少年心理老师和关注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群体的神现志愿者来谈谈: 身边人有自杀倾向,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我们该怎么办?自杀干预都会应用哪些方法?心理工作者如何做自杀干预?需要秉持哪些基本理念?由此引申的干预策略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全球范围内,死于15至39岁的人群,死因排名第一位的,是自杀;在中国,15至34岁的人群,自杀是首要死因。 有人会说,尊重一个生命的生,也该尊重其死亡的权利。作为自杀干预人员,我们只能说,我们尊重你选择死的权利,我们更敬畏生命。 本期纲要 03:16 自杀现状:城乡差异及东西方差异 05:50 农药、枪支作为自杀工具的易得性 06:15 自杀的易感人群:慢性压力+急性事件 08:35 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如何影响干预 14:00 作为心理老师,如何辨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20:15 为何现在孩子的压力也会这么大? 25:05 一个来自青少年的电话:“哥哥,我想自杀” 26:25 自杀干预的一般流程 34:06 构建安全网,获取干预对象“保证不自杀”的承诺,扩大社会支持 37:20 干预成功率较大的情况 41:20 是否任何情况都应该进行自杀干预? 42:33 当朋友明确表意想自杀,我有资格介入吗 47:28 公开谈论死亡:认同情感状态,但不认同自杀决定 延伸阅读 如何辨别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